范亚峰文集 |
当前位置 :公法评论网:中华政制之道>>范亚峰文集
- 陈永苗:鹿鼎在于公民社会——评社科院开除范亚峰事件之二
- 陈永苗
因从事教会维权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基督徒范亚峰于2009年11月2日被以“政治”原因遭开除,法学所有关领导和人事部门宣称是“不再续聘”。
被体制炒鱿鱼,还是炒体制的鱿鱼?很显然范亚峰是后者...
- 作者:发表于:2009-11-19 09:46:41 点击:1015 评论: 查阅全文...
- 陈永苗:为基督徒范亚峰从事政治辩护
- ——评社科院开除范亚峰事件之一
陈永苗
因从事教会维权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基督徒范亚峰于2009年11月2日被以“政治”原...
- 作者:发表于:2009-11-15 22:07:24 点击:1066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家庭教会的兴起和生存困境
- 1978年以来,中国家庭教会的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其潜在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意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家庭教会这一概念是天才的创见,它把家庭与教会两个功能系统连接起来...
- 作者:发表于:2009-10-01 16:15:52 点击:967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中道取势与战略选择
- 范亚峰
中国问题非常复杂,整个探讨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的变量非常之多。这里有一个基本原理的问题,如果基本原理犯了错误,后果将非常严重。中国民间力量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受到重大挫折,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是不长记性的民族。中国人勇敢有余、智慧不足...
- 作者:发表于:2009-09-02 20:58:31 点击:1769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中国民主化的转型模式
- 范亚峰李凡老师这本《中国民主的前沿探索》对我来说,最大的启发是,它有一种理论上的美感。七种路径和五种模式,根据我的阅读,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有第二位学者对于转型提出来如此简明、清晰而且深刻,符合中国实践的理论抽象。这一点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山西的农民非...
- 作者:发表于:2009-07-03 07:19:20 点击:2089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异象、圣局与战略
- 范亚峰
一、异象
中国教会在奥运会之后,处于一个非常关键性的、战略性的转折点上。从1889到1919的30年之一变,从1919到1949,从1949到1978,从1979到 2008都是30年。从各个方面来讲,中国教会在09年都处于新的转折点上。从前...
- 作者:发表于:2009-05-29 12:47:54 点击:1610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太石模式与程序政治——民权论之三
- ...
- 作者:发表于:2009-05-27 14:08:35 点击:285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中道整合与民主小岗
- 范亚峰
在邓小平自下而上的改革与自外而内的开放两线布局中,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只是邓小平农村改革自下而上的改革路线的起点;而广东番禺的太石村既处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州市,又对于珠江三角洲的乡村乃至全国的乡村民主法治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因而具有合高低之势...
- 作者:发表于:2009-05-27 14:07:34 点击:194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从程序主义到程序理性--读哈贝马斯《事实与规范》
- 现代法律系统乃至整个西方民主法治国制度中存在着的"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张力,说到底是根源于日常交往和科学论辩所产生的张力。哈贝马斯认为,解释就是赋予意义,是法律体系的中心功能,因而,有效性成了理解过程的核心。对于事实与有效性的...
- 作者:发表于:2009-05-15 13:38:33 点击:562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自由先驱去,宪政大潮来--纪念杨小凯先生
- 范亚峰
小凯先生和我父亲患重病都开始于2001年,不同的是小凯先生开始就确诊为肺癌,而父亲则在今年3月才发展为肝癌。和小凯先生相同的是,父亲在病中也受洗成为基督徒。父亲辞别人间正好先于小凯先生一个月。父亲的生命和人格浸润了客家文化、江南文化和淮北文化三...
- 作者:发表于:2009-03-24 16:37:24 点击:616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权力监督与法治民主——民权论之二
-
当代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利益集团化,及软政权化,1体现了党治秩序的危机,而秩序危机折射了规则的危机。以程序理性的规则与秩序理论2分析权力监督问题,可认为权力监督的要点在于生成中国社会的正义规则,由此促进新的法律秩序与伦理秩序的...
- 作者:发表于:2009-03-24 16:11:20 点击:477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单篇文章浏览量在万人以上这个网站就危险了——互联网与
- 我接触互联网很早,96年上网的,当时网络资源很少,我目睹了从网络资源非常稀少到现在膨胀的过程,互联网和中国社会的关系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法制、宪政、民主的转型属于广义上社会转型的一部分,所以我可以把这个主题置换一下,互...
- 作者:发表于:2009-03-16 12:27:25 点击:1023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制度变迁视野中的违宪审查
- 范亚峰*
一、制度变迁的一个初步框架... 1
(一)五种规则生成模式之间的张力... 2
(二)原则、制度与政策... 2
(三)从制度边缘、制度保护带到制度核心的变迁策略... 3
二、违宪审查的现实演进... 4
(一)...
- 作者:发表于:2009-01-31 19:24:44 点击:499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维权运动与宪政转型的中道模式 ——和谐稳定模式和非常
- 我们知道08年以来中国社会有很多事件发生,像一月的雪灾, 三月的西藏拉萨事件,五月的地震,六月二十八号的翁安事件,七月一号的杨佳事件,九月的毒奶事件以及十一月的出租车司机罢工和陇南事件,透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危机时期。...
- 作者:发表于:2009-01-23 06:49:33 点击:1294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等:改革之后,中国的维权、福音与宪政转型
- 2008年12月19日至20日,中福圣山研究所主办了一场主题为“改革之后,中国的维权、福音与宪政转型”研讨会,不同维权领域的学者、公共知识分子和维权运动的实践者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两天的会议对维权领域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分为“改革之后...
- 作者:发表于:2009-01-21 09:59:55 点击:778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正义:宪政制度的理念
- (原载《检察日报》2000年8月30日)
宪政主义乃是西方近代政治智慧的结晶,其意义已远超出西方文明,而成为人类精神的一部分。那么,宪政制度的观念基础是什么呢?
依照罗尔斯的观点,宪政制度的理念乃是正义。正义是...
- 作者:发表于:2009-01-14 13:09:00 点击:230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律师的公德和内功
- 今天参加丹诺律师这样一个纪念会很有意思,我看到永远站在弱者这一边,看到这句话引起很多的联想,在法学界有一句名言,法治制是法律人之治,法律人在中国翻译成律师,或者说法律人的主体是律师,我今天讨论的是法律人,比律师宽泛...
- 作者:发表于:2009-01-13 23:27:04 点击:236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 公民民主宪政论
-
目录
一、政体的三个隐喻
(一)利维坦(海鱼)
1.巨人、机器和有机体
2.内外之分
3.正当性与合法性
(二)党国母亲
(三)宪法母亲
二、公民民主宪政的可能性
(一)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到中道的对立统一体
(二)公民...
- 作者:范亚峰发表于:2009-01-01 09:32:16 点击:1104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中国宪政建设的英雄
-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至民众共自由
时势与英雄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随波逐流,听任时势澎湃之浪,静观英雄弄潮身影,此为大多数人的选择。第二重境界是时势造英雄,原为贩夫走卒者适逢风 云际会,乃萌“彼可取而代也”、“大丈夫当如是”的...
- 作者:范亚峰发表于:2008-12-22 13:05:17 点击:484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中道整合与民主小岗——民权论之四
- 范亚峰
在邓小平自下而上的改革与自外而内的开放两线布局中,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只是邓小平农村改革自下而上的改革路线的起点;而广东番禺的太石村既处于得改革开放 风气之先的广州市,又对于珠江三角洲的乡村乃至全国的乡村民主法治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因而具有合高低之...
- 作者:发表于:2008-12-02 15:38:27 点击:215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政法系与社会和谐——民权论之四十五
- 范亚峰*
经过20多年的经济建设,中国社会的规则和资源的分布已经逐渐从单一中心转变为多中心。改革开放进入中局后,面临系统性的风险,民族主义、两极分化、腐败等问题成为引发社会冲突的触媒。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在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公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
- 作者:发表于:2008-11-28 08:01:55 点击:314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维权政治论--中道论坛之四
- 主讲人:范亚峰
时间:2005年3月5日
地点:北京三味书屋
主持人:诸位新年好。今天请的是范亚峰老师,下面我们请他给我们做演讲,请大家欢迎(鼓掌)。
范亚峰: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维权政治本身在中国就是一个地理非常复杂的这样一个环境底下学习...
- 作者:发表于:2008-11-28 08:00:51 点击:262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政法系和中国宪政之路--中道论坛之三
- 演讲人:范亚峰 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持人:王 磊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05年4月21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
今天很激动,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在这里谈一点自己对中国宪法问题,也就是中国宪政之路的看法。我今天的题目就是&l...
- 作者:发表于:2008-11-28 07:58:25 点击:488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2004- 政法系主导社会转型
- 范亚峰*
从年初到年终,人权、财产权入宪,"建设法治政府"口号的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颁布,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选举法修改中引入预选、允许竞选,以及年末关于司法改革方案的争论等,共同编织成2004年中国法治建设的图...
- 作者:发表于:2008-11-28 07:57:50 点击:257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治理群体性事件需要宪政新思维
- 范亚峰*
根据公安部门披露的数据,群体性事件数量从一九九四年的一万多起上升到二○○四年的七万四千多起,增加了六倍多,参与人数从一九九四年的七十三万人次上升到二○○四年的三百七十六万人次,增加了四倍多。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包括:第一,事发突然,演变?...
- 作者:发表于:2008-11-28 07:54:52 点击:736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寻求宪政中华的正当性根基
- 中国二十世纪有三次立宪选择机会,清末立宪的宪政实践错失机遇,辛亥革命为第二次立宪选择的机会。此后国民党政党伦理乃逐渐形成,核心架构是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孙中山,一支军队...
- 作者:发表于:2008-11-28 07:51:17 点击:587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化解悲情怨恨 建设宪政中华
-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传道书3:7)
我们如平心静气地观察世象,应能体会到中华的心灵与生命中因其近代以降的苦难而积郁了太多的怨怼。此种怨怼的积聚既来自中华民族对西方文明的怨恨,如对英、日、俄、美等国的怨恨,也来自中华民族内部的怨...
- 作者:发表于:2008-11-28 07:50:02 点击:259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内圣归内圣,外王归外王――自由主义与儒家传统初论
-
原载《原道》第七辑。
一、 中国宪政问题与内圣外王问题
风云际会的二十世纪已然成为历史。沉思百年中国行宪史的屈辱与光荣、苦难与奋争,当有益于未来的再造与复兴、昌盛与辉煌。
&...
- 作者:发表于:2008-11-28 07:47:08 点击:758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秋风、陈永苗等:改革与宪政——中道论坛之五
- (2006年4月10日于北京)
范亚峰:今天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改革与宪政的关系。先请永苗简单说说你最近的想法。
陈永苗:超越改革,开启一个伟大的民权时代
我写这篇文章大致的背景大家都知道——站在时代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包括我们老一...
- 作者:发表于:2008-11-19 14:13:17 点击:433 评论: 查阅全文...
- 范亚峰:维权政治与宗教自由——民权论之九
- 维权运动自2000年以来酝酿,至2003年蔚然成风,06年以来已处于迅速扩展的社会化阶段。维权运动内部存在巨大的复杂性,维权运动充满张力的实践力量结构和理论结构使其可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偶然性变化。维权运动既是左,也是右;既是上层,也是下层;既是体制内,也是...
- 作者:发表于:2008-11-19 12:49:02 点击:282 评论: 查阅全文...
作者简介
范亚峰 1969年生,安徽人。 199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外国宪法)。 1995年-2000年为北京教育学院教师。 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比较宪法),留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从事学术研究。 2004年至2009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现为中福圣山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术成果: “内圣归内圣 外王归外王——自由主义与儒家传统初论”,《原道》第七辑,贵州人民出版社。 “宪法解释的可能性”,《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公民民主宪政论”,美国《中国法律与宗教观察》2008年第2期。 “中道取势与战略选择”,美国《中国法律与宗教观察》2009年第2期。 维权论系列评论,(见http://www.gongfa.org/xuerenwenji/index_2_1.html;http://www.gongfa.org/fanyafengwenji.htm) “程序理性论”,博士论文。 《自由与权力》(阿克顿),与侯健合译,商务印书馆。 《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资料》,(译第五章约36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主要学术活动: 主持公法译丛(贵州人民出版社),法学论丛•公法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创办“公法评论”网、中福圣山研究所。 被评为2005年亚洲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入选2005、2007、2009、2014年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获2009年度约翰-李兰德宗教自由奖,及2012年“捍卫宗教自由和法治勇气奖”。 学术兴趣: 宪法学、政治哲学与社会理论、儒学与神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