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互联网很早,96年上网的,当时网络资源很少,我目睹了从网络资源非常稀少到现在膨胀的过程,互联网和中国社会的关系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法制、宪政、民主的转型属于广义上社会转型的一部分,所以我可以把这个主题置换一下,互联网社会化可以置换成互联网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互联网从一开始是个人网站和论坛的时代,现在是博客时代。我的感受,1998到2003年之前中国互联网处于很少的状态,南京大学李永刚的《思想的境界》大概有一年时间被关掉了,还有秋风还在北京经济时报做记者时是做了一个网站,叫自由主义评论,有人说太敏感了,就改名叫思想评论,这个网站现在基本上也消失了。当时还有许许多多的小网站。我的理解,网络化,尤其是个人网站以及通过论坛讨论对于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包括经济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文化多元的概念,大概是98年到03年这五年非常重要的阶段。严格来讲我认为比较明显的是2000年到2003年。2001、2002年中国政府就治理互联网。我没有具体的数字。(刘兴亮:我大概记得一些数字,2001年到一千万,1996年年底全国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只有几千台,不超过一万台。1998年之前基本上是在院校和科研单位上网。)
1996到1998年是练习英文的时期,当时中文网站非常少,而且主要是留学生在论坛上发帖子,当时上网的人可以说是素质、智商非常高的人群。网络化对中国自由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多元这些概念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按照我的划分,中国自由主义在1989年学潮后到现在经历了五六个时期,第一个是平台化的时期,用了十年时间实现了平台化。代表性的是1995年出了一个平台杂志:刘军宁先生主持的《公共论丛》,在这之后到99年基本形成了气候,1999年到2003年是一个网络化的阶段。在那几年当中,随着网络化的过程,《公共论丛》的发行量,一册大概是1.8万人,全国阅读到的也就一二百万人次,真正受影响的大概是五万人左右。从2000年到2003年网络化过程接受自由主义理论的达到了几十万到几百万。互联网带动了整个媒体的网络化,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许多从业人员从网络论坛来寻求题材。
2003年很大的特点是,从2003年开始互联网成为影响中国政治发展非常现实的力量,在03年的很多热点,如孙志刚案等形成的过程中,互联网开始正式发力,形成一种可见的政治社会力量。
第二个影响,一些重大灾难性的事件的报道也是由互联网推动的。还有从互联网上引发中国特征的很多维权方式,从2003年到2008年互联网引发的浪潮中,网络签名是很重要的。网络签名这种方式影响到最后是受到全方位严厉打压的文本。
还有电子邮件,据我所知,1999年法轮功受镇压时,法轮功学员是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的。在若干年前一个大国相互间能够形成彼此都认识的熟人社会非常难,过去几十年中国政治核心控制机制是分隔制度,就是隔离,让大家不认识,一些重大的公共事故、灾难性事故几十年之后才披露出来。
2003年到2008年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进一步使得互联网政治对中国政治产生影响,2008年胡锦涛上网,到温家宝跟网民的对话,标志着互联网从异己力量经过反复博弈,转变为:2008、2009年两个重要的事件,就是最高领导人分别上网,然后说我也是网民。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什么都是人民,现在是网民了。美国有一句话:要么消灭它,要么加入它。对待互联网也是如此,首先是消灭,消灭不了就加入,最高领导人加入网民意味着互联网政治的强大。所以我们发现到2009年互联网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体现在什么地方?中国目前民间力量是七块,互联网、媒体、法律人、家庭教会、草根维权、民间外交,还有资本主义,比较强势的是三个:互联网、法律人、家庭教会。2009年整个社会控制集中在打击两翼上,从全面进攻转移到重点进攻,一个是草根维权,一次警告二次拘留三次劳教,这样“两会”还是在恐惧气氛中开幕了。另外一翼是,从扫黄打非到整治互联网低俗,一方面是加入,一方面是对中国特色的权利进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几乎所有的网民都意识到反低俗的斗争的实质,法律界要做的工作是对低俗概念进行定义和解释。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的副局长初步整了一个低俗的定义,但未来互联网博弈很重要的一点是低俗的定义。
在2009年会看到,互联网政治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率先突围,成为强势板块最为重要的战略板块。就虚拟空间来讲,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它的现实冲击力跟草根维权是一样的,草根维权是万人以上才有意义的。一万人以上就是让步,一万人以下就是镇压。现在互联网也可以轻易动员上万人,例如点击率,牛博网为什么会被关呢?单篇文章的浏览量如果说总是在万人以上的话这个网站就危险了。
实际上对于中国互联网,个人博客并不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真正出路,博客群组才是真正的方向,比如博客中国、牛博网必须要是一个博客群,也是类似于论坛的概念。把最好的文章放在上面这样自然而然能够形成热点。如果不能形成热点的话,就是大河里冲不了大浪,大浪最有冲击力,互联网的冲击力可以官员的倒台的级别来衡量,从科级到处级,现在已经可以危及到副部级、甚至是部级官员的声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博客在民主化进程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博客要想发挥作用还是要走博客群组的方式,我的建议是小众博客群组,就是博客要专业化、小众化。
本文链接:范亚峰:单篇文章浏览量在万人以上这个网站就危险了——互联网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