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评论网:中华政制之道网站首页 |公法新闻 | 公法专题 | 公法评论 | 公法时评 | 公法史论 | 西语资源

公法时评 | 公法文献 | 资料下载 | 西语资源 | 公法书目 | 学人文集 | 公法论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主页 > 公法专题 > 宗教自由专题 > 文章正文
范亚峰指《宗教蓝皮书》局限性大 家庭教会未被认可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8-21 点击:


 
 
8月18日,北京的基督教家庭教会领袖、原社科院法学所博士,现任北京中福圣山研究所所长范亚峰透过《澳洲广播电台》(Radio Australia)针对中科院发布的《宗教蓝皮书》给予回应,称该调查具有很大局限性,并指出内地家庭教会不被认可的原因,还强调家庭教会当前需加强内部建设。

据国内媒体报导,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日前在第三届当代中国宗教论坛上发布的2010年《宗教蓝皮书》,是该研究所在内地首次公布全国基督教入户调查数据。

中国社科院世界课题组于2008至2009年间,就全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和信仰状况等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国内现有基督教徒约为2,30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其中女性占69.9%,男性占30.1%,而54.6%的学历是在小学或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2.6%。。而从年龄看,35至64岁 信徒占60%以上。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基督徒则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此外,该调查还称,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而信仰基督教的信徒占68.8%。

调查报告“非常失败”未估算家庭教会在内

范亚峰认为这份蓝皮书所公布的数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根本未含家庭教会的数字,形容报告为“非常失败”。

“基本上采取的是中国官方三自教会所发布的基督徒的人数,所以说在家庭教会这一块没有任何的突破,就是不承认家庭教会的存在。家庭教会庞大的人数都没有计算在内。就从这点一点看这是一个非常失败的调查。”他说。

他补充说,根据各个信息源中国家庭教会的人数应该是在5,000万人左右,加上官方的三自教会2,000多万,加上天主教徒1,000多万,整个中国基督徒的总数应该介乎7,000万至8,000万左右。范亚峰表示,这应该是得到公认的一个数字。

信教原因不仅为治病 精神需要为主要

范亚峰指出,关于基督徒的年龄构成、信仰原因等,《宗教蓝皮书》存在着极大的偏见。他批评说,“中国城市教会,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教会快速的发展已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北京家庭教会基督徒的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像这样的信息都没有写进这份报告里。”

对于《宗教蓝皮书》指近七成信徒是为了治病而信基督教的说法,范亚峰极力反驳,指出“精神生活”才是信仰的主因。

“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随着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社会管理体制也是非常的僵化、陈旧。这在这种情况下人不仅仅需要吃饭等等物质的需要,人是有灵性的生物,就是说人还要有一个精神的需求。”他在接受《澳洲广播电台》采访时分析说,“那么中国十几亿人的话毫无疑问,不可能再生活在陈旧的那样一个共产主义的教条的意识形态之下。这样的话,信仰的复兴是中国社会每一个普通中国人所渴望的,这样一个内在的精神需要的一个体现。”

范亚峰谈家庭教会不被认可之因

众所周知,在内地家庭教会亦称为地下教会,非官方教会。关于家庭教会不被认可的原因,范亚峰对此解释说,“中国现行的宗教和社会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延续了1949年中共建国前后所制定的以消灭宗教为目标的这样一个体制。目前来看这样一种宗教和社会管理体制从属于整个政治体制。在政治体制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宗教管理体制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

“对于家庭教会的成员实际上实行类别化,好像80年代的经济改革承认这样一个私有经济的地位。现在的官方教会好比是国营经济,那么家庭教会好像私营经济。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僵化、保守的、陈旧的宗教管理体制之下不可能对家庭教会予以承认。”

家庭教会需要加强内部建设

谈及解决家庭教会目前处境的方式时,范亚峰认为,这主要靠家庭教会的内部建设以及整个中国社会公民维权运动的推进。他说,“家庭教会自身宗教自由的持守、坚持聚会、坚持举办各种宗教活动,就是说把宪法所规定的宗教自由这样一个公民的法律权力落实下来。随着公民社会力量的壮大,家庭教会实力的进一步壮大,那么中国各宗教管理体制对于它的限制也会越来越小。”

范亚峰还表示,在过去的30年里,应该说从1978年到现在家庭教会所走的也就是这样一条路。

信仰有助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道德重建

中国一直在提倡社会和谐。范亚峰说,毋庸置疑宗教信仰对和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在这种情况下像基督信仰,或是说福音,毫无疑问对中国社会内部的和谐是具有很大的建设性意义,对中国社会的道德的重建也是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最近几年像四川的地震,包括玉树地震的救灾当中家庭教会与其它的宗教团体实际上都为慈善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他说。

有人提出“宗教信仰正在征服中国”,范亚峰不认同这种说法。“‘征服’不是那么恰当。中国现在来讲应该说,未来随着这样一个社会民主法治的建设应该说,各种宗教应该是一个公平竞争,彼此尊重这样一个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下,家庭教会相对来讲应该发展得更快一些。”

他还说,“从宗教本身的发展逻辑来看也是非常和平,也就是说用这样一个非常和平、非常友善建设性的方式来推进,对于人心、对于人精神需要的这样一个满足,推进诸如家庭和睦、社会伦理的重建、社会慈善事业的开展等建设性的工作,所以说基督信仰的这种发展最好不要使用像‘征服’这样的字来形容比较好。

本文链接:范亚峰指《宗教蓝皮书》局限性大 家庭教会未被认可,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在此发表评论
公法评论网作为公法学术性网站,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互动讨论,但请勿发表无聊、谩骂、攻击、侮辱性言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阅读排行
·刘澎:如何看待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
·刘澎:如何面对家庭 教会?——北京守望教会事件述评
·曹志:中国宗教团体登记制度分析
·刘同苏:北指的风向标──记中国官方首次家庭教会问题专题研讨会
·刘同苏:良不良,人心恍;娼不娼,世道颠——评广州良人教会被迫
·金天明:这就是邪恶!
·盐光沙龙第十九期:理解“秋雨之福”教会事件:认知图式及其理念
·曹志:中国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制度分析
·刘同苏:信仰的双重权利——再评广州良人教会的户外聚会
·访“宗教自由奖”得主范亚峰:心灵的自由
相关文章
·刘澎:家庭教会:问题与解决方案
·金天明:这就是邪恶!
·王怡:宗教自由与中国的宪政转型:前言
·刘同苏:与信仰并行的权利——评王怡在成都双流机场的信仰维权
·刘同苏:请在上帝与良心面前“说诚实话”
·李凡:中国宗教复兴及其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孔田平:东欧剧变后国家与教会关系的演化
·曹志:中国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制度分析
·范亚峰指《宗教蓝皮书》局限性大 家庭教会未被认可
·刘同苏:信仰的双重权利——再评广州良人教会的户外聚会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gongfa2012@gmail.com.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00 - 2012 公法评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