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劳孔:2009中国知识界动态述评
http://www.pkujuris.com/phpcms/2010/0321/17.php
葛劳孔:2009中国知识界动态述评
2010-03-25 16:26:36 作者:葛劳孔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91 网友评论 0 条
一、 经济危机是否终结资本主义?
2009年持续的全球经济危机引发了西方世界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热捧。西方左翼学者尽管认为此次危机的程度尚未到达终结程度,但都判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数字资本主义”、“赌场资本主义”、“涡轮资本主义”、“全球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金融资本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资本、商业资本、服务资本、保险资本等结合。但国内的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困难乃是中国金融体制太不自由的结果。此次危机正表明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应该彻底埋葬以政府干预为主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8%的增长速度激起了学界的乐观态度,引起“中国模式”的讨论。
二、 中国模式及其危机
一方面,知识界对中国模式作出积极解释,有“中性政府”理论、县域竞争理论、整体经济制度成本运行理论等。另一方面,西方学界针锋相对地提出“中国崩溃”理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身也引发了以下三个危机:(1)以高房价城市生活为代表的“蜗居”现象被认为是国家以对城市中产阶级的极度压榨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学界却认为高房价代表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由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会导致理性的房价。市场会提供低低廉租房供给低收入群体。左派学者认为蜗居现象是对民生新政的致命打击,房价背后更是资本对权力的俘获以及对道德的败坏,要求政府进行房地产治理,出台“国四条”,乃至重建儒家传统和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2)新疆75事件显示中央的边疆治理问题。官方反思其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造成边疆的贫富差距,从而实现经济平等是主要措施。但是知识界普遍认为中国模式背后应该有一整套价值诉求,而非简单的经济发展方式。毛泽东的信仰时代结束后,边疆的民族问题难以通过共产主义事业来统合,从而造成中国模式在边疆的失败。(3)此一反思也集中体现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G2模式提出的中美共治设想(chimerican)使得学界质疑中国是否要成为另外一个资本主义帝国,或是重回美苏争霸的恶性循环?特别在迪拜危机出现之后,中国模式在亚非拉等第三世界的资本投资是否可以摆脱榨取型的资本主义逻辑,普遍得到关注。
三、 重庆唱红打黑
中国模式的价值内核的缺失激起了重庆的“社会主义”思潮回归。重庆模式力图摆脱传统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税收很高,杀富济贫的社会民主主义道路,探索自由社会主义,良性结合公有资产和市场经济,降低税收,藏富于民。其理论赋予了近期“国进民退”以新的解释。“国进”不是国有企业的垄断,而是社会主义公有资产的重建。同时,在重庆政法领域掀起了唱红打黑热潮。一些学者将其理解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新法治话语的破灭和政法伦理的重塑,中国法学应该重新出发。另一方面,主流法学家认为重庆打黑乃是政治反扑法律,违反了法治理念下的程序正义。随之发生的律师事件更是冲击了法治体系,令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三十年法治改革下的职业伦理。
四、“五四”传统重述
“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的纪念无疑是找回中国模式背后的伦理价值的努力。“五四”纪念首先由自由派发出的,其基本主张是反对文化保守主义,捍卫“五四”的“自由、民主”等传统价值解释;或者把“五四”定位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通过现代性的话语包装“自由、民主”的政治诉求。同时,其内部出现极端解释,认为“五四”的学生运动类似文革,违反了宪政体制。而左翼学者提出关键的“文化与政治”概念,重新赋予五四运动以文化和政治的双重含义,认为二十世纪的“文化”命运始终在外在于国家政治与内在于国家政治之间摆荡,前者的范例是“五四”文化运动,而后者的范例是政党与国家内部的持续不断的“文化革命”。两者通过文化与政治的区分而介入、激发政治的方式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独特现象。在这个意义上,“五四”文化运动是后十九世纪新政治的重要开端之一。
四、 气候会议与欧洲的衰落
如果说中国模式的讨论是对传统价值的重拾,那么12月的气候会议不仅仅是美欧中印之间的政治博弈,其失败更是对西方的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和伦理体系冲击的见证。美国与欧洲的帝国模式背后的“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诉求被其现实政治利益所取代,欧洲甚至丧失了国际领导权。此次大会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崛起和中国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契机。
本文链接:葛劳孔:2009中国知识界动态述评,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