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评论网:中华政制之道网站首页 |公法新闻 | 公法专题 | 公法评论 | 公法时评 | 公法史论 | 西语资源

公法时评 | 公法文献 | 资料下载 | 西语资源 | 公法书目 | 学人文集 | 公法论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主页 > 公法时评 > 文章正文
丁力:危机与中国大战略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7-31 点击:
来源:经济观察报
来源日期:2010-7-29

   本月25日到28日,美国在日本海举行军事演习,向这个海域派遣了核动力航母。韩国的军舰也参加了。两国的参演军人相加有8000多人。在美国决定演习地点之前,韩国说一再声称是在黄海,即渤海的外侧。中国表示反对,因为演习虽然在公海,但规模比以往大了很多,而且距离中国的首都很近,这显然不是一个向中国表示友好的举动,因此产生了一场不大的危机。其实,美国演习地点问题甚至算不上是危机,中国只不过是表达了对安全方面的合理关切。当美国确定了演习地点之后,韩国也跟了过去。危机很快消失了——至少暂时消失了。

  防止半岛危机向外扩散

  在军事演习问题上,中国对美国表示了近年来最为强硬的态度,而美国也接受了中国的反对意见。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更何况美国不仅四仰八叉地睡,还要歪七扭八地翻身——拳头不一定会挥舞到哪位的头上;韩国陪着美国睡,不仅打呼噜,还时常说上两句梦话。这两个国家已经表明,演习是威慑朝鲜。他们的演习海域毕竟在公海,中国可以表示不满和愤怒,却不可能强行阻止。但中国手里有足够的牌可打,让美国感受到中国的不满和愤怒,从而觉得演习得不偿失。美国这次做了让步,但也说了,他们的军舰今后仍然可能来黄海演习。

  危机对于中国是过去了。但是,朝鲜半岛危机还会持续。美韩演习的由头是3月份韩国的一艘军舰在黄海沉没,美韩的单方面调查认为,沉没原因是朝鲜发射了鱼雷,但朝鲜坚决否认。我写过一篇文章,登在本报的网络版上,支持中国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但也指出,中国需要明确地承担本地区的领导责任,不能留下权力真空。不让美国在黄海开练是正确的,但中国不应该就此停止,还需要向前迈进:承担起本地区的领导责任,避免发生导致危机的事件。

  中国必须主持正义,正义是中国今后维持本地区安全的立足点。但中国不可能为韩国与美国的单方面调查背书。韩国把中国排除在调查之外,又要中国支持它的调查结果,这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中国没有理由支持一个两造有争议的结论,韩国由此而来的愤怒完全是无厘头的。

  军舰沉没是一个不幸事件,但韩国也不应该以为自己被推上了道德制高点。在911袭击之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美国犯了重大错误。当然,在韩国人举国群情激奋的后面,还有政客的冷静算计:借美国之力压制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最重要盟国。韩国给自己的定位是(美国在)东北亚的安全轴心,而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主要是防范中国。因此,韩国将继续疏离中国。有意思的是,在追求大国地位的努力中,韩国手中最大的牌不是美国,而是朝鲜,而朝鲜手中最大的牌是中国。但中国是一个牌手,不是一张牌。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朝鲜的第一大援助输出国。任何国家的雄心都不应该大于它的智慧和实力。

  到目前为止,有关国家都是危机的获益者:中国成功尝试了一次较为强硬的立场;美国表达了对盟国的支持,加强了在东亚的军事存在;韩国再次确认了它的靠山,拉近了与美国的关系;朝鲜制造了危机——如果它确实发射了那枚被韩国捞起的鱼雷——其它国家却发生争执,它安全地躲在一边,满足了国内政治需求。如果排列受害国,日本大概第一。日本在这次事件中被冷落,眼看着美国翻滚到床的另一边与韩国共眠。但从长远角度看,日本目前的政治智慧显然高于韩国的:从过去100多年的历史教训中,日本终于明白它是一个亚洲国家。

  这次危机的始作俑者是朝鲜半岛的对立双方。现在,半岛双方都没有攻击对方的意愿,却都在狐假虎威,试图把大国拉下水,在朝鲜是中国,在韩国是美国。这是中国和美国必须警惕的动向。为了威慑朝鲜,美国加强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因此可能导致中美之间在海上的紧张对峙,而半岛双方却在陆地上相安无事。这个荒唐局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相似之处。当然,中美还不至于走向战争,但是在一次大战爆发之前,任何国家都没有想到会卷入战争。

  今天朝鲜半岛的局势与1950年代初的非常不同。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弱国,不需要当年那么强烈的自卫心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从陆地进攻中国的实力——只要中国没有昏睡。因此,中国有必要打破思维定势。对中国的威胁并不完全来自大国,考虑到中国的打击能力,这些威胁即使存在,也不容易变成行动,只是传统的互相防范,正像其它一些国家也感到中国的威胁一样。中国反对美国在中国近海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也必须反对在中国边界附近进行核试验,反对在中国边界制造可能产生难民的条件。后两者对中国的威胁可能更大一点。

  被包围的中国

  中国必须承担起本地区的领导责任。但在另一方面,这位潜在的领导者却感到邻国被包围了。

  空军上校戴旭说,美国构筑了对华C形包围圈——还有一个豁口。军事科学院的罗援少将最近说,豁口已被补上,这个包围圈已经满月型的了。从军事角度讲,他们的判断大致正确。但这个军事包围圈的很多节点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中国军舰访问欧洲和南美,或与当地海军一起演习,并不对美国或欧洲国家构成包围圈。当年,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大量援助没有包围北约,与古巴的友好关系也没有包围美国。中国军舰出访,或者防范海盗,不会对美国庞大而先进的舰队构成威胁。美国警惕中国军舰开出第一岛链,注意的也还是政治意义。

  即使处在包围圈中,中国在军事上有“内线作战”的优势。一旦有战事,中国在陆地上攻其任意一点,都有很大的胜算。设计包围圈的人应该知道他们的目的何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韩国军舰沉没之后,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已经到板门店探望,她还在越南表示要卷入南海争端。

  美国不是一个欧亚大陆国家,它要包围中国,就必须有大陆国家与近海岛国的合作与支持。

  一个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居然被“不远万里”而来的国家包围,这是什么精神?中国面对的局势与冷战时期的苏联略有相似之处。对这种包围圈,单纯军事手段几乎无解,采用综合手段,却可以不攻自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和外交都是政治的组成部分。外交和军事是相辅相成,但目前在中国似乎是分离的,缺少艺术性的综合运用。

  中国被包围不是今天才有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在被包围中。“中国”既是地理中心,也是文明中心。在汉朝、唐朝、明朝的时候,被包围的中国打出了一片天地,明朝还完善了朝贡体系。明朝在北方修筑长城,也有下西洋的壮举。在那些时候,中国有地区最发达的文明。这个优势是今天不具备的,也是这个原因,中国的军事发展不能被更多国家视为稳定的力量。

  我们看看近两三个星期的新闻。

  国内方面的消息有:全国从南到北发大水,多座城市被淹。专家说,不能对三峡大坝寄托太大希望。早些时候,江西的长江堤坝被冲破;在江西赣州,北宋的排水系统确保城市一千多年安然无恙,现在赣州在修建2.9亿的钟塔。湖北省维稳办领导的60岁老妻在省委大院门前被打,6个打手是警察。大连石油管道爆炸,沿岸的海域污染严重。南京工厂发生爆炸。

  通货膨胀已经到来。中国再现向外移民潮。1.3万亿养老金亏空。唐骏被揭发欺骗和诈骗,这位过去几年最受追捧的成功者说,能骗到所有人就是成功。紫金矿业造成大面积严重污染,当地官员在公司有职位。上市公司黑幕被揭露,当地公安局全国通缉《经济观察报》记者。

  国际方面的消息是:中国拒绝19国关于中国人权的提案。应家属要求,齐奥塞斯库被开棺验尸。在1989年的东欧巨变中,罗马尼亚的这位领导人被枪毙。

  这些新闻似乎很细碎,其中一些事件是偶发的,但这些事件如此集中发生,显然有管理不足的问题。内忧大于外患。国内问题妨碍民生的改善,影响国家的安全,并且可能演变为危机。中国没有完备的军事战略。而且,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在转型期的大国来说,仅有好的军事战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好的国家大战略。过多的内忧必然限制国家的战略空间拓展。而且,大战略的实行需要坚实的国内基础,需要大部分国民的共识与支持,不然,国家只能把大量资源用在国内的稳定上,而在国际上忍让、退缩的策略,不能很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在国家利益受到挑战时,中国今后可以像这次一样“强硬”。为了保持强硬,需要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本文链接:丁力:危机与中国大战略,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在此发表评论
公法评论网作为公法学术性网站,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互动讨论,但请勿发表无聊、谩骂、攻击、侮辱性言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阅读排行
·荣剑:中国十问——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十个问题
·章立凡: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
·贺卫方:中国法治的出路
·吾从周:革命伤员的现代迷途——评作为精神事件的刘小枫丑闻
·王正鹏:李克强的开场白
·马勇:从领导集团知识背景看未来十年中国政治走向
·张千帆:言论自由是弥合社会分裂的基础
·陈子明:“红知兵”的“三个自信”
·犀利公:中国将来可能比晚清还不堪
·穹顶之下:更可怕的是中国人的心智雾霾
相关文章
·张千帆:言论自由是弥合社会分裂的基础
·穹顶之下:更可怕的是中国人的心智雾霾
·王建勋:中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马勇:从领导集团知识背景看未来十年中国政治走向
·项小凯:乌克兰街头政治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刘军宁:从昆明事件反思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吴思:公民做什么——读三中全会《决定》
·宋志标:维稳战士与理中客
·陈子明:“红知兵”的“三个自信”
·章立凡: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gongfa2012@gmail.com.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00 - 2012 公法评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