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者的救赎——《圣经新约*出埃及记》读后
怎么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无知者呢?这个问题会让人产生疑惑:无知不是对某些事务的不了解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大家倒都是可以算作无知者了,因为世界如此之大,谁也不能做到像上帝那样全知全能。
然而今天我要谈到的这个无知,却并非上面的涵义,或者说不仅仅是上面的意思。苏格拉底在德尔菲神庙中得到神谕:他是全雅典最具智慧的人。苏格拉底很困惑,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很无知的。于是他访遍了古希腊当时最有名的执政官,演说家,诗人和戏剧家等,却发现他们的无知比自己更甚。因此苏格拉底说:“我唯一比他们更聪明的地方在于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也许是雅典女神赞许我的真正原因。”看来,真正的无知原来是这样的:真正的无知,不是对事情不了解,而是执于愚昧;真正的无知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狂妄的自以为是;真正的无知,不是弱智。因为弱智者是无辜的,他们天生如此;而真正的无知者却总是有高智商的。从这一点讲,无知者比弱智者还不如。
无知者既然强以自己的无知以为智,那么他一定以自己的无知为荣,炫耀他所知道的一切东西,这显然对于他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而让人尤以为耻的是他居然不知道别人也知道或懂得知识,甚或比他懂得更多。他并没有坦诚面对自己可怜的无知,反而会大肆宣扬其无知的光荣和渊博;在众目睽睽之下,凭借他的浅薄,洋洋自得,而寡廉鲜耻。还有比这更无耻的吗?我想没有了吧,大街的疯子和监狱里疯狂的杀人犯恐怕也比不上这无知者的流毒可怕。
孔子说过“知耻近乎勇”,他忘记补上一句“不知耻近乎兽了”。王朔说“无知者无畏”,真是至理名言啊!既然无知者以无知为荣,而又不知羞耻,那么他的勇气在何处表现呢?也许在他丑恶的无耻表现出来的时候,总会有人表示不屑与鄙视,那么他有如何向他们展示自己的“伟大”的力量呢?这实在是个让无知者头痛的重大问题。于是,无知者以身躯为刀,以无知为剑,在野蛮的国度中坐地称王。他也会寻求别人的支持,但大众回敬的是冷漠与嘲讽。看啊,那个无知者会为了取宠吃的像一头猪,为了哗众而喝的像一条狗,更为了寻找灵魂的归宿而选择向撒旦献身。。看到那些像野兽一样的杀人犯了吗,看见那罪恶背后隐藏的黑手了吗?为了维护他的称王称霸的地位,甚至只为一时的兽性冲动,他们就冲破了人性的束缚,丧尽天良,为非作歹。他真是社会的渣滓,人类的败类,他还不知道别人对他侧目而视的时候,心中却充满了对无知者的憎恨和厌恶。这败坏人类德性的怪兽,上帝怎么会让你出现在人世去祸害那些善良的人啊。公道在哪儿,正义又到何处去寻找啊?
无知者好像要把人类带到原始社会一样,他觉得你不如他,那不是你文明,而是因为你不如他野蛮。他让野蛮在当世大行其道,他以为他的野蛮会把正义践踏,把真理颠倒。在他们无知无耻的背后,还有一种天大的狂妄。他妄想自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上帝,那个正义化身的上帝,他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上帝的力量,取代上帝的至高无上。他在狂欢,在大叫,在庆祝无知的胜利,他为自己的无知无耻野蛮感到骄傲,这使他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他陶醉了,陶醉在他的狂妄里。他以为自己打造的铁笼会牢牢地禁锢自由,正义和公正。他大笑,笑旁观者的畏惧和不言。
然而上帝是伟大,公正和强大的,公道总有一天是要回还的。当无知者以自己无耻与野蛮,愚蠢和狂妄,丑陋和邪恶,来肆虐世间时,他以为人们都闭眼了,都沉默了;却不曾想到仍然有清醒者。这个清醒者愤怒了,他大胆的反抗无知者的暴虐,并且唤醒他的伙伴一起加入对野蛮人战斗的序列。这对于无知者不啻于一个不幸的消息。他自以为是的阴谋诡计被人识破了,他的愚蠢得到了大家公认的唾弃,他丑恶的面容昭于世间了,他深感自己的末日就要到了。他要顽抗到底,要做垂死挣扎的“困兽犹斗”,他要死的好看光荣一些。就这样,这个偏执狂决心以自己的野蛮对待人们善意的批评,以自己的寡廉鲜耻对抗人类的仁义道德,以自己愚不可及的狂妄对抗人类的大智大勇;无耻无行野蛮的无知者这是变得异常强大,我们的古希腊先贤说过,人要是没有人性,就会变得和野兽一样可怕。他用上了最原始的力量,摧毁阻碍他意志的所有东西,即使是高山,即使是大海。无知者没有了理性,只剩下疯狂;他没有了善良,只剩下邪恶。他相信他的邪恶可以打倒我们的正义,蒙蔽我们的双眼,欺骗那些善良的兄弟姐妹!
黑暗的时刻来临了,看啊,无知者以无知为武器,遮蔽了天上的星辰。大地上只剩下狭隘和偏见,自私和罪恶。上帝啊,那个清醒的人在哪里?我们要让他做我们的“摩西”,走出这无知者的充满阴霾的“埃及”!!
他的身上充满了这么多的原罪,怎么,上帝,你要毁灭他吗?不要毁灭他,宽恕他吧!这个罪人他还没有忏悔,怎么能这样就让他升入天国?你还想让他转世带着罪恶做人么?相信上帝,相信他的公正,相信他的智慧,相信他的无私。做罪人一定会有报应的,我们不久就会看到。
公道自在人心,天道是一定要回还的。
吴园林 中国政法大学
2008/11/30
本文链接:无知者的救赎——《圣经新约*出埃及记》读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