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评论网:中华政制之道网站首页 |公法新闻 | 公法专题 | 公法评论 | 公法时评 | 公法史论 | 西语资源

公法时评 | 公法文献 | 资料下载 | 西语资源 | 公法书目 | 学人文集 | 公法论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主页 > 公法史论 > 文章正文
吴思:官家主义社会转型困难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3-08-31 点击:
  【编者按】“中国社会转型的基础是什么?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8月21日晚7:00,腾讯希格玛小剧场,作家、历史学者吴思做客燕山大讲堂,发表了题为《社会转型危机及应对》的演讲。吴思把秦汉以来的中国社会称为“官家主义社会”,中国经历世族官家主义—小农官家主义—地主官家主义,进入到毛泽东时代的“工农官家主义”,官家主义社会有维持和平环境的能力,但是具有不稳定性。转型国家两大类,一类是封建王国,如西周或日本、英国:很多贵族架着一个王,贵族有自己的地盘和权力,转型比较顺畅;还有一类官僚帝国,如法国、西班牙、德国:没有独立性,也没有权力制衡,即所谓的官家主义,转型比较困难。”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国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自秦汉以来,按照毛主席的话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在他写这句诗时,文革期间认为还在行使秦的那一代政治体制。如果按照一百代来说,现在孔老夫子的后代才80多代,还会再写几百年。那秦政制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所要转型的社会对象是一个什么性质?教科书上说中国社会自秦汉以来是封建主义社会,越来多的人觉得这个概念不对,我也不接受。“封建主义”按古汉语的说法,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西周搞封建是分邦立侯,总而言之把一个地分给哥们或兄弟,在这个地上建立自己的军队和政府,独立小王国,一些小王上面有一个大王,这就是封建结构。秦始皇把这个废了,建立了郡县制,所以很难说秦始皇废的东西延续到现在,在语言说说不通。

  如果用大家熟悉的经济组织形势来描述封建制度,发现封建制很像一个商会,一堆小老板推举一个大家信得过、忠诚可靠的、能干的大老板当会长,这是封建主义的结构、商会的结构。会长手伸得再长、再有权威也不能伸到别人的企业里,那是别人的家产。当年周王下面分侯各自的地盘不能收回,西欧封建时代是这样,日本封建时代也是这样。“封建”两个字是共用的,所以封建时代基本上是一个商会时代。而秦始皇建立的一个结构很像上市公司的结构,把几个小老板给灭了,带着几个哥们打江山,功劳最大的分侯,做稳江山后,杯酒释兵权,让这些跟着打下江山的铁哥们当股东和股民,每年领自己的利息,实际操作不要插手工作业务,聘一个CEO当宰相,聘一些MBA当县长,分管各个分公司、各个部门,那是一个上市公司的结构,代理人是这个金字塔框架的主体,最高层是皇帝(董事长),下面是随时可替换、三年一轮的代理人,这是上市公司结构。郡县制与商会制度差距极大,如果我们把商会制度称作封建制的话,绝不能把上市公司制度、代理人的金字塔说成封建,那叫什么?后人有许多说法,最常见的一个说法是“专制主义”,“专制主义”的确是一个说得通过的概念,但我觉得“专制主义”太模糊,没说清楚谁专制:是封建贵族专制就是封建主义,是无产阶级专制就是社会主义,是资本家专制就是资本主义,所以谁专制没有讲清楚,叫“皇帝专制”也行,但都没有说。后来魏特夫(德国人)到美国加了两个字“东方专制主义”,这比“专制主义”略好一点,但“东方”是谁?我们都是东方人,日本是,朝鲜是,越南也是,我们能专制吗?所以“东方专制主义”也太模糊。李慎之先生推的一个概念是“皇权专制”,这比“东方专制”好得多,但我觉得仍然有问题,这个概念比前两个都好,但我觉得都不好。所以我杜撰了一个概念—“官家主义”。“官家”古汉语概念里包含三个意思:一是皇帝,《水浒传》赵官家就是皇帝的意思;二是衙门,官道、官门,不管是县里、省里,哪个部门的,条条块块不是你们家的,而是公家的、官家的;三是对官员个人的尊称。这就是古汉语里“官家”的三个主体,基本内容是这三条,他们三个互相争夺地盘,皇帝强了压缩下面,衙门强了架空上面,官员个人强了把上面两个全都架空了。就是这样一个决策的体系、一个主力,当家作主,“义”是规则体系、法规体系。这三个主体都能够当家作主、都能立法定规,但不管他们怎么争夺地盘,当家作主、立法定规都在“官家”范围之内,所以我把秦汉以来的中国社会称为“官家主义社会”。

  “官家主义社会”有不同的阶段,流氓打了天下后就是分田地,打江山打完后每人分几公顷地,后来实现了,而且一直在实行秦朝砍一个脑袋给一百亩、砍两个脑袋给两百亩,等他打赢仗了,自己手下士兵砍了一堆脑袋会有一堆地,于是出现了大地主、小地主,大地主、小地主的后代一代一代就有了官二代、官三代。所以汉到魏晋时期我称为“世族官家主义”。后来“世族官家主义”把“官家主义”折腾惨了,我们知道魏晋时倒退到封建时代又分裂了。隋唐总结经验,开始科举考试,不许他们天然地当官,可以考公务员。于是中国历史进入第二阶段,朱元璋打天下把一些大地主、大商人都灭了,就是因为官家和小农、富农共谋天下,然后选拔一批MBA给他当代理人、当官僚。那时我把朱元璋建的叫“小农官家主义”。再过几十年“小农”分裂了,有佃户和地主,佃户向地主缴租,地主向官府交皇粮,我把这个时代称为“地主官家主义”。“地主官家主义”这个时代有一个经典集团——乡绅,一只脚踩在土地上,一只脚踩在官僚里。

  这是我对秦汉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做的定义,我们谈的社会转型基础就是秦汉以来的。当然我们还得追着说几句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有很多说法,主流说法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难以从逻辑上进行讨论,社会主义有一个定义: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是谁?我们知道无产阶级的主体是农民工,但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了要工资有13连跳,如果这样的弱势群体是领导阶级在形式逻辑上陷入了困难;“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我们知道“农”也是弱势群体,尤其在征地的时候;“人民民主专政”,人民通过什么专政?宪法规定通过人大专政,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主体,而我们知道人民代表60%、70%是官员,那这是人民民主专政还是官员专政?若是官员专政则是官家主义,人民专政的话人数比例也不对。所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请逻辑高手讨论,今天放下,说不清楚。还有一些观点,比如吴敬琏先生说“中国已经成为权贵资本主义”,这个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容易讨论得多了,抓住了两个非常核心的社会主体:一个是经济主导者,民营企业影响就业80%,GDP60%以上,民营企业肯定是大头,是中国的领导阶级;还有一个特别强大的是权贵。但若说中国是权贵资本主义,核心词是“资本主义”,权贵色彩比较重。可中国是资本主义吗?用这个问题问资本或老板,“你能主义吗?你们能当家作主?能说了算吗?”不能,他们也担当不起:“党领导一切,我们只是给领导打工。”如果以这个问题问党,党肯定不高兴——“怎么是资本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领导。”这个话两个当事人不认,此概念谁好,主要当事人不认账,我们不能不遵从当事人的意见。怎么遵从当事人的意见?——“资本权贵主义”,“资本”色彩比较重的权贵主义。我觉得这更精确了,但在中国谁是权贵?当然是官家,这是我对当代中国性质的一个定性:中国是“资本官家主义”。

  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有点攻击性,其实,如果三分天下,两分是赞美,一分是批评。第一分的赞美是,中国经过了上百年前赴后继的现代化努力走到今天,工业化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基本完成了,这是一百多年前我们前辈们的梦想,现在实现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年小农或地主官家主义80%、90%的是由农业创造的,现在农在GDP的比例中不足10%,90%左右主体是工商业创造的,而工商业领导者是资本,我们进入资本官家主义社会,意味着在生产力方面我们完成了前人的伟大梦想:工业化、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资本官家主义的第一重赞美。

  第二重也是赞美,毛泽东时代是什么主义?按此系列说下来:经过世族官家主义—小农官家主义—地主官家主义,进入到毛泽东时代,我称为“工农官家主义”,官家直接代替资本家管工人,代替地主管农民,当一个生产队长管佃农,只要在那个位置上逼着农民干活,农民偷懒、斗智斗勇,会很快发现你的心态进入奴隶主心态(现场笑),这是不可避免的,可惜不能拿鞭子抽,如果允许,肯定想抽。这意味着官家干部直接代替的这几个地主和资本管工人、农民,集中力量好办大事,比如兴修农田水利,比如一上来就搞五年计划,搞大项目。但也有大问题:工人偷懒,农民也偷懒。农民不干活,大田里的草非常茂盛,跟庄稼长得一样“茂盛”;工人也是,一天干三四个小时,当时我在一个厂里,属于大红旗飘扬的地方,我们做的是搬沙工,干了三四个小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无产阶级、领导阶级对我多干也有意见?他们说定额做高了,让我们怎么办?现在也是。“工农官家主义”有优点,但缺点是效率低下,于是改革,改革之后把工人交给资本,能管就管,管不了就破产。我们知道中国资本家非常厉害,弄得现在农民工一天干活11个小时,一个月歇两天,但不管怎么说偷懒减少了,中国产品、中国制造销售全世界。农民也是,自作自受,饿死活该,能干就多干,我们知道大量的农民出来了,只有很少的人把 过去辛辛苦苦种不好的地种好了。所以“资本官家主义是“工农官家主义”的进化、演进,这是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这是资本官家主义的第二重褒义,当然还有一层贬义:官家主义还是官家主义,不是民主主义。

  官家主义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好处和缺点?最大的好处是打仗少了。我看李陵考证有独立王国的那个时代有400万常备军,当时中国人口(汉朝统计)是6000万,战国时肯定没有6000万,就算有6000万,3000万男人中一半老人和孩子不上阵,1500万男子中400万而战争而活,也就是说30%成年男子的劳动力是用于打仗的,如此想想社会的暴力浓度有多高?看公元前221年以前往前数的一百多年几乎年年都打仗,很少有间断,暴力程度很高,而且动不动斩首8万、6万,最狠的是40万,赵国成年男子就没了一半,这是封建主义的缺点。官家主义后,天下太平了,不许谁拥兵自重,独立王国给削了,那时常备军有多少?清末常备军有80万,清末将近4亿人口,4亿人口一半是女人,男女各2亿,2亿男人中老人和孩子不上战场,一亿成年男子才80万常备军,0.8%。一个暴力浓度是30%,一个暴力浓度是0.8%,这就是官家主义的好处。中华文明足以自立于世界之林,而且一度领先世界靠的就是这个维持和平环境的能力,我们建立的帝国体系、官僚制度是我们的优势。这是官家主义的优势。

  不过有一个大缺点,即官家主义不长寿。中国的官家主义从秦汉以来到清朝,如果单算大一统的王朝,平均寿命是171年。如果加上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零碎的小国,平均寿命是67年。这是官家主义的问题,到时候就死。死因是什么?40%死于官变,比如曹操篡汉、王莽篡汉,赵匡胤兵变。还有40%死于民变,比如朱元璋、刘邦都是造反的,陈胜、吴广起来了。20%属于外敌入侵。这些都混合了,很难说哪次大变只有民变没有官变,或者只有官变没有民变,或者与外敌入侵毫无关系,外边边疆始终太平,但有一个主导力量。李自成把明朝推翻了,只能说明朝亡于民变。后来李自成把外敌引进来,只能说李自成亡于外敌入侵。资本官家主义的问题,还是难免王朝循环,而且这些入侵、官变、民变的威胁始终存在,这是问题,不稳定。

  我介绍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介绍了官家主义社会的问题、长处和短处。到了当代,此时此刻,我们看到官变,比如皇帝变了,皇帝内讧,打起来了,包括宗室之间的屠杀,比如李世民把他们的哥哥给杀了,朱棣把他的侄子杀了,这都是皇室内部政变。衙门就是宦官专权等都可能导致一个王朝崩溃。官员个人,曹操是官员个人,没有王室的身份,就把皇帝架空。这样的事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常有。现在会怎样?王朝当年不稳定因素走到今天,今天没皇帝了,衙门还有,变了,增加了;官员个人也有。现在这种体系增加了新的变量,过去的67年、171年是那个时代可以维持稳定的时期,到现在还能不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维护那么久的稳定?
先说皇帝。自从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中国就出了一个麻烦:最高权力传承不知道怎么办好了,不能世袭了。最高权力传承的基本规则是什么?我们知道毛泽东选刘少奇,后来不成功;选林彪,林彪跑了,也不成功;后来选华国锋,华国锋没待几年被另外一个人推翻了。所以替代世袭的最高权力传承规则更加不稳定,变成了指定接班人制度,这是“官家主义”过去那些不稳定性现在加剧了,几乎每一个接班人都会出事。比如邓指定的赵、江,然后邓南巡对人有批评,内部其他老同志对这个批评有点说法,暂时稳住了,但非常险。要不是那么险,明天要审的人也不会到那么高的位置。接班人制度作为最高权力传承,一到换届就会出大事,比过去的稳定度差远了,最麻烦的是如此不稳定的指定接班人到现在更突出,因为邓可隔代指定,一下指定了两个,江不能指定,胡更不能指定。现在最高权力传承规则是什么?不是接班人指定,那是什么?很难表达,有点像红衣主教推选教皇(现场笑)但红衣主教推选教皇是教皇去世了,把红衣主教们关到屋子里商量,商量完不许出门,点一把火,地炉上一冒烟:新教皇诞生了。

  衙门。过去的衙门吏、户、礼、兵、刑、工六户很简单。现在的衙门有四套班子,四套里比较麻烦,比如人大,人大在宪法上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衙门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要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达到了落实宪法的规定,那这个官家主义还是官家主义吗?成了半个民主主义了。所以这出了一个人大就很麻烦,衙门更不稳定,过去没有都不稳定,何况有了。另外是法院,《宪法》第126条就是独立审判,法院有权独立审判,一独立,依法办事,谁老大,谁说了算?谁主义?就是法治社会、宪政、宪法主义,于是就麻烦了,因为这不是官家主义了,变成了宪法主义或者宪政。所以这两个被称之为橡皮图章,他们自己也知道,经常反驳要变硬,但真的变硬“官家主义”会很麻烦了。法院真的要独立审判了,官家主义的基础也会动摇。所以一个衙门的变化比过去增加多了。

  官员个人变得更复杂。过去官员个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套的儒家理想;现在儒家理想变得更复杂,说不清楚。在这里岔开一下,中国此时此刻官家主义的存在是国际环境大变,这是第一大变化。过去中国是中国,天下就是老大了,现在发现不是老大,人家比我先进,向人家学习,要开放,要向先进文明靠拢,争取现代化,承认有别人比我们更高。此环境一变,就是李鸿章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先睁眼看世界的是魏源,是士官。中国近百年不像过去40%官变、40%民变、20%外族入侵,清末时有一个新变化,戊戌变法是“士”发动的,康梁变法;辛亥革命也是知识分子折腾起来的,孙中山是留学生。这些知识分子发现外面有更好的世界要学习、要赶超,纠住不放,他们成了革命灵魂,去找革命的材料。康梁找的材料是皇帝以及内部的一些人,没成功,想搞官变,知识分子找官员去变法,拉着皇帝去变法失败了;孙中山找流民、江湖,找民间暴力势力也找商人化缘,也找新军,就找体制内外的暴力以及新出现的资产阶级,这是孙中山那批知识分子所找到的革命材料、依据和基础。共产党也是知识分子,从陈独秀开始一直到毛泽东,他们到农村找材料,打土豪分田地,以土地激励农民搞革命,都是知识分子主导的改革或转型,但要找对材料。这些知识分子满脑子的思想从哪儿来?从外面来的,外面不是民主主义就是宪政或者马克思主义,都是西方那一套。现在官员脑袋里装的是什么?我觉得大家都知道(现场笑)。他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他们在追求良心时,他们在追求理想时,很可能导致的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能是乱天下。我们知道戈尔巴乔夫好不容易上去了,那是一个优秀的官僚,最后把苏联给折腾跨了,把苏联的官家主义折腾跨了。“官家主义”不稳定性如此之多,条条不稳定,比起过去不稳定大得多。这说的是官家。

  还有士农工商,这个“士”跟过去大不一样,“士”在中国一百多年以来主导了三四次革命,包括几次大危机和动荡,比如二十多年前那一次,五四运动、四五运动都跟天安门有关,这几次大动荡都是知识分子——“士”折腾起来的。资本发现有危机可趁,就跳进去、帮助一把,赞助赞助。这两个大集团跟过去不一样。过去小农官家主义,小农很好对付,现在几个资本合起来,构成一个环保组织,这个环保组织的力量能够动员的资源顶一个省、一个市,力量大不一样。所以“官家主义”的基础小农和地主已经变成资本官家主义,而且资本家都有知识。官家主义的稳定性在历史上追究到现在会发现千疮百孔,但别小看官家主义,别看官家主义千疮百孔,它仍然非常强大、非常灵活。

  看亨廷顿写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他有一个说法:发现所有转型国家两大类——一类转型来自封建王国,像西周那样的社会或者向日本那样的社会、英国那样的社会,很多贵族架着一个王,贵族有自己的地盘和权力,转型比较顺畅;还有一种转型比较困难,即官僚帝国,也就是我所谓的官家主义。封建王国转型容易,官僚帝国转型困难。我们找实例会发确实如此,英国不用说;德国是封建王国,虽然折腾了好几次,转得也行;日本折腾了一次,转完了也行。官僚帝国特别能折腾,还转不好,比如法国自1789年开始转,一直到二战才消停,中间几次复辟几次折腾;西班牙是官僚帝国,早早开转,到1975年佛朗哥去世,新国王胡安·卡洛斯转型,到一九八几年才成功;俄罗斯也是一波三折,直到现在还没成功。我们是最成熟的官僚帝国,现在还充满着自信。这有什么道理吗?为什么?亨廷顿没说为什么,我替他找了找原因: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唐太宗看士子考试与鱼贯而入时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我愿意升谁的官就升谁的官,我愿意撤他的职就撤他的职,精英都在我这儿。现在说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能否自信得起来我不敢说,但有一点是可以自信的:人才自信。公务员千里挑一,那都是精英,能考上的人,至少读书和写文章都是高手,那就是精英。一大堆精英集中在上层,相应的把下边掏空了不少。上层最善于学习和交流的一批高智商的人就是感觉不一样,就有本事让中国连续30年每年GDP增长10%,这个牛劲别的地谁比得了?所以这个自信是有道理的,就是因为官僚帝国把人才拢到中央,反过来把下面的精英抽空了不少。封建王国不行,封建王国每个贵族都是世袭的,世袭的治理水平应该是社会的平均水平。而治理官僚帝国的官员智商在平均水平之上,而官僚帝国还有强大的各自独立王国的实力,可以对抗王的参与,于是形成了一种权力制衡,所以转到民主宪政比较不容易。宪政局面、权力制衡,封建王国有底子,贵族所享受的权利、自由很容易往资本家身上扩张,再往工人扩张,民主就实现了。而官僚帝国都看上层脸色行事,既没有独立性,也没有权力制衡,一个一个还特别聪明,智商还特别高,所以官僚帝国转型困难是有道理的。

  (本文依据讲者现场录音编辑整理,未经讲者订正。欢迎完整转载,并务必注明来源:腾讯思享会)
 
 

本文链接:吴思:官家主义社会转型困难,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在此发表评论
公法评论网作为公法学术性网站,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互动讨论,但请勿发表无聊、谩骂、攻击、侮辱性言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阅读排行
·惊出一身冷汗:毛泽东、周恩来令人胆寒的三句话
·高华:“林彪事件”再调查
·江绪林:生命的厚度——读《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和《这个世界会
·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出版十年
·余英时谈毛泽东
·蒋健:《“571工程”纪要》遗留之谜破解
·鲜为人知的残酷历史:红军长征时万人大屠杀真相
·罗点点:中南海的权力游戏
·宋永毅:文革周恩来:一个被掩盖了的形象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自述
相关文章
·杨度创作的对联欣赏
·夏勇:纪念林向荣老师逝世十周年
·李泽厚:关于八十年代
·李泽厚:八十年代“中国文化书院”忆往
·彭小瑜:被忽略的那个中世纪欧洲
·汤浩 朱汉民:湘淮军集团的同源异流:一个理学文化视角的比较
·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李华瑞:日、美、中对“唐宋变革”论的认识与反应
·张国刚:论“唐宋变革”的时代特征
·庞松:高岗、饶漱石问题研究述评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gongfa2012@gmail.com.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00 - 2012 公法评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