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周建国
理性、新教伦理、科层制与社会发展--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发展理论
内容提要:马克斯·韦伯是著名的经典社会学家,他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人们却很少去关注他的社会发展理论,或者即使论及这个问题,也只注意到其中的某些内容而忽视了其他内容。其实,他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由三个互为关联的部分组成的:①理性与现代社会发展;②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促进作用;③官僚科层制与社会发展。在这三个因素当中,理性是贯穿始终、联接其他两个因素的一根红线,新教伦理是现代社会理性化的一种文化支撑,科层制是理性化在现代社会的集中表现,正是这三个因素催生了现代社会。当然,韦伯在探讨社会发展时不愧为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在看到理性、新教伦理以及科层制在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它们可能给现代社会与现代人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他以其独特的眼光精辟透视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的社会发展理论与思想进行审慎的思考与梳理。然而,综观以往的研究成果,我觉得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总显得有失偏颇,他们或者只强调韦伯社会发展理论的某一方面(比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或者把他的社会发展理论割裂开来看待,从而给人造成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缺憾。其实,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①理性与现代社会发展;②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促进作用;③现代社会官僚科层制。而且,这三个方面在内容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位一体"是他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真谛所在。因此,当我们整理他的社会发展理论时,应该把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是我们准确理解他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关键。
一、理性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扩张。
认识理性并对其进行阐释并非韦伯的独到贡献,在他以前的许多思想家都对这个问题有过论述。韦伯的独特贡献在于他意识到理性是流布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全过程的一个关键现象,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一根红线,理性把人类社会带进了历史的新纪元,理性是资本主义及其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从分析人的社会行动入手,按照他的"理想型"的社会研究构想,韦伯把人的社会行动分为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理性行动包括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非理性行动则包括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由于他的研究重点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在这四种类型的社会行动中他又把主要精力用于对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的分析。他认为,支配目的合理性行动的理性是工具理性,支配价值合理性行动的理性是价值理性。其中工具理性(目的合乎理性的)"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⑴他进一步对此解释到:"谁若根据目的、手段和附带后果来作为他的行为的取向,而且同时既把手段与目的,也把手段与附带后果,以及最后把各种可能的目的相比较,作出合乎理性的权衡,这就是目的合乎理性的行为。"⑵从他的论述可以看出,工具理性主要是指选择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目标,它是可以精确计算和预先算计的。或者说,工具理性是指人的行为合乎自己本性与愿望的选择,而不是受到他人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它与个人看得见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把个人财富与名誉的扩大作为目的,并为了达到目的而精心地计算、策划,以及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动。从某种程度上看,工具理性是一种更接近于人的本能的理性。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上商人的行为可以说是工具理性的典型例子,在那里,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展示。与工具理性相反,价值理性(价值合乎理性的)"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⑶从中可以看出,价值理性主要是以支持或确定终极目标为主,而不计算现实的利益得失。它不以个人功利为目的,为了追求美德的、审美的、宗教的目标甚至可以牺牲眼前的利益。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二者不可偏废,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另外,韦伯还提出过"形式上的合理"(形式理性)和"实质上的合理"(实质理性)的概念。其中前者是指超越个别的、具体的,因而是有实质的经验(包括人、事、物和情境等),以普通的、抽象的规则和可计算的程序为依归,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作出合理的安排的理性,主要表现为"它在技术上可能的计算和内在真正应用的计算程度"。⑷后者则不是为了解决日常问题而计算手段和目标的关系,而是建基于某些价值信条之上,以某种特定的终极的立场(或方向)为归依的理性。它并不考虑通过行动来实现可以预见的结果,而仅仅出于对义务、尊严、美、宗教谕令、虔诚等等的信仰。从韦伯的这一论述来看,所谓"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与他所说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基本上是相通的,在内容上也有大致的对等性,即"工具理性"对应于"形式理性","价值理性"对应于"实质理性"。但对等性并不等于一致性,二者还是有差异的,比如前者是在论述经济理性时提出的一对范畴,而后者则是在论述社会行动时提出的一对范畴。尤其是在"价值理性"与"实质理性"之间,由于实质理性在韦伯的论述中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使得二者之间的对应有时很难统一起来。但不管怎样,这两组概念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切合性,这使我们在论述问题时可以把它们兼顾起来考虑和使用。
综合韦伯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到,他所论述的理性含义极其丰富,在不同的场合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而且,他论述的轻重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主要是因为他论述的重点在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成、发展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的生成与发展中又起到了更为突出的作用,所以,韦伯把大部分的笔墨用在对工具理性的分析和论述上,以至于他认为,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理性催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韦伯对现代社会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的学术思考--是建立在他对人类社会、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基础上的。在对理性进行了审慎地观察与思考后,韦伯提出了他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观点。在他看来,人类历史演进和社会变迁就是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宗教生活、文化生活等等)的理性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行为由非理性走向理性,人类社会的变迁实际上就是社会由世袭制向理性制度的历史转变。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目的合理性日益发达、价值合理性相对衰退、整个社会越来越被功利色彩所笼罩的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成与发展,伴随着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的普遍运用,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工业化,一体化、法制化和集权化的国家体制的建立,科层制的普及,以功能、绩效原则为基础的高度分化与流动的各种社会结构的形成,理性至上、个人至上、成功至上、效率至上的价值观念的确立等等现代性因素的生成,而这些都不过是社会生活"理性化"的不同方面。现代社会的许多特点如专业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规模化、系统化、控制化等都是社会生活全面"理性化"的条件和结果。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说到底就是人类借助(工具)理性来实现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控制的过程。这种以理性为基础的控制能力的增长,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⑸而创造这巨大社会生产力的前提和条件正是整个社会的日益理性化,它激活了人的生命本能,给人类社会发展注入了无尽的动力,进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正因为此,马克斯·韦伯在探讨现代社会的生成与发展时,清晰地意识到了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作为一种流布于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强大力量和思维逻辑,为现代社会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
不过,韦伯在看到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在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所起的强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理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他的晚年,他更注意到了工具理性对于现代社会的强力侵入,他甚至把由日益理性化所带来的现代社会的庞大秩序称为合理的"铁笼",现代人被禁锢于其中而难以逃脱。人类在理性的支配下,一方面增强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现代制度文明;另一方面理性的恣肆横行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灾难性后果--如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对人类社会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很大威胁。人们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人的个性自由和发展受到理性化、科层化的极大封杀。正如卢卡奇在批判现代社会的理性所带来的异化现象时所说的那样:"技术的专门化导致了对每一个整体形象的破坏","理智的文化"把人们整个的生活割裂开来了,人成了碎片,人的一切都被合理化和科学化吞没了。⑹如果说韦伯当年对理性的过度扩张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还仅仅是一种担忧的话,那么卢卡奇所处的20世纪则正是工具理性极度横行的时代,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
在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的理解上,韦伯与马克思有很大区别。马克思强调社会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韦伯虽然没有否认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因,但他更突出文化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以新教伦理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文化精神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克己、勤俭、守时、天职观念和新教禁欲主义等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支撑。
韦伯的这一思想主要集中在他那本传世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当中,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新教伦理的某些方面,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其形成阶段的发展起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来源于新教信仰的某些伦理要求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动机模式之间的"选择性亲和",新教的某些信仰与伦理要求有助于促进现代资本主义的生成与发展。
首先,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都包含着追求一种合理的、系统的生活方式。新教伦理强调,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职业和一般经济活动方面,要避免懒散和纵情享乐,要勤奋地尽到自己的义务。在生活上,要尽量做到限制消费,把剩余资本用于再投资上,从而增加资本,扩大资本主义生产。⑺"严酷的竞争压力,使田园诗般的生活状态土崩瓦解,并创造了相当可观的财富,这些财富不是用来放贷取利,而是用来进行新的商业投资。往日悠闲舒适的生活态度,让位于一种刻苦的节俭,一些持这种节俭方式并达到顶端的人,是因为他们不想消费只想赚钱;而那些希望保持古老方式的人,则被迫限制他们的消费。"⑻
其次,在韦伯看来,新教伦理比其他宗教更完满地体现了内心世界的禁欲主义的宗教倾向,每个教徒都竭力约束自己拒不放纵性欲或物质享乐机会,以便追求更"高尚的"或精神的目标,他们通过这种禁欲主义的生活,把自己和上帝联结在一起,通过贡献一定的财产而得到上帝的恩赐,以使灵魂得到拯救。新教教徒就是通过这种信仰和价值观将个人的注意力集中于来世,把现在生活的主要目的看作是为死后的生活做准备,人在现世的劳动和财富追求就成为一种具有精神意义和崇高理想的事情,这给人们的现实活动提供了永无止境的精神动力。"这个世俗新教禁欲主义强烈反对财产的自发享受;它限制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它具有使自由获取行动摆脱传统主义伦理桎梏的心理效果。它打破了对所谓获取冲动的束缚,不仅使其合法化,而且(在本文讨论的意义上)将其视为上帝的直接意愿。"⑼这一方面无疑使得新教禁欲主义摒弃了出世的禁欲主义、苦行主义,把目光注意到尘世中的世俗生活,另一方面,又使得现世的劳动工作具有了宗教般的终极意义,超出一般原始生命欲望的粗俗境界,经济活动成为一种"神圣"的劳动,财富的创造只是为了荣耀上帝,而不是为了自身的享受。
再次,路德的天职观、加尔文教的恩宠论为人们的世俗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路德的天职观告诉人们,职业是人们的终身任务,是在一种确定的工作领域中个人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这样,他的天职观就给了世俗活动应有的位置和崇高的意义。相反,一个人如果放弃现世的义务则是毫无意义的,是自私和逃避世俗责任的行为。敬业敬职既是每个人的本分,也是符合上帝要求的。而加尔文教则告诉人们,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上帝,一切造物都服务于上帝的荣耀。人们只有勤奋劳作,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宠,免受死后被罚入地狱的苦难。"尘世是为荣耀上帝、而且仅仅是为这一个目的而存在的。被挑选的基督徒在现世的唯一使命就是尽其所能遵从上帝的戒律,以便增加上帝的荣耀。但是上帝要求基督徒在社会方面有所成就,因为他希望社会生活要按照他的戒律、与上述目的相一致地组织起来。在尘世中,基督徒的社会活动完全只是为了荣耀上帝。"⑽这一思想煽动了人们世俗经济活动的热情,给人们追求现世的财富提供了合法性支持。
但是,韦伯在充分认识到新教伦理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它逐步走向世俗化的另一种可能。新教徒在为上帝增添荣耀的勤勉劳作中创造了丰富的财富,但随着财富的增长,人们对现世的一切热爱随之增强,享受的欲望随之膨胀,"寻找天国的热忱开始逐渐被审慎的经济追求所取代;宗教的根系慢慢枯萎,最终为功利主义的世俗精神所取代。"⑾宗教的神秘色彩和文化意义逐渐被世俗目标所代替,"经济冲动力"和"文化冲动力"之间的平衡逐渐被打破,财富逐渐异化为奴役人们的一只"铁的牢笼"。
三、 科层制与效率。
韦伯认为,社会进步本质上是一个理性化过程,而他对理性化的研究又集中表现在他对官僚科层制的研究当中,所以,他对现代社会科层制的研究是他社会发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社会的合法统治有三种纯粹的类型:即合法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和魅力型统治⑿。合法型统治是依据人们对法律法规以及执法者的信仰而获得的,它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统治形式,所以,韦伯用了很大笔墨去描述这一统治形式。在他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合法型统治秩序的特征之一就是:随着现代社会管理的日益扩展,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科层制(又称官僚制)这种管理方式。
什么是科层制呢?所谓科层制就是其结构和运行均为成文的规章制度高度控制的组织和制度。在韦伯看来,当时西方国家实行的行政管理机构和文官制度就是理想型科层制。根据他的分析,理想型科层制具备以下特征:⑴由法律和法规所规定的固定正式的管辖范围;⑵在明确的权力等级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各级办事机构;⑶以书面文件为基础并按照需要特殊训练才能掌握的程序来进行的行政管理;⑷根据技术资源来任命的人格上自由的行政人员;⑸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位根据资历或成绩而晋升;⑹按照级别发给固定薪金并享受退休金待遇;⑺实行照章办事,不讲情面,公私分明的原则⒀。总之,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排除任何个性化特征,只讲专业化技术与机器般的效率的合理的社会组织。在他看来,科层制"这样的机构在技术上优于其他管理形式,就像机器生产优于非机械手段一样。在精确性、速度、明确性、文件记录的知识、慎重性、运作一致性、从属体系以及减少摩擦等方面,官僚制(科层制)都胜过荣誉性的和非专业化的行政制度"⒁。科层制的这一优点必然带来与之相对应的重要属性--可预测性。这是法理型统治的必然结果,在受法律制度支配的行政体制下,如果制度是公开的,那么裁决就必然是可预知的。这种可预知性使得科层制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严密性以及可靠性方面比任何其它形式都优越,而这些特征又正好孕育出现代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最高程度的效率。
对于科层制组织高效率的原因,韦伯也作过客观的分析。首先,它将个人的利益和动机与执行组织职能系统地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每一个科层制职员都能尽最大可能地完成本职范围内的工作,从而整个地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在韦伯看来,科层制的发展是衡量当今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决定性标准,它要求官员履行公务时公正、审慎,不带任何偏见或情感,对一切人--不管社会地位、身份等级的差别--实行同一的法规,这一切使得它成为满足现代社会复杂的、有秩序的经济需要的最合理的和最有效的方式。所有供职于科层制组织的人员都试图通过扩大自己的权力来增进自己的私利,而这一切的获得又是以尽职于组织的目标、尽可能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来实现的。所以,现代科层制激励每一个员工努力工作,创造最好的业绩,并由此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管理效率。其次,科层制系统地排除人的因素,包括人的感情和情绪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成分。"(决策的可预测性)及其对资本主义的适用性……愈是充分地实现,官僚制本身就愈非个人化,也就是说,它就越能彻底地使执行公务不受爱憎及各种纯个人的、特别是非理性的和无法预知的感情的影响。旧式统治者常常受同情、宠爱、慈悲、感激等感情的支配,而取代他们的现代文化为维持其外在机构,则需要不受感情驱使的、绝对'专业化'的专家。"⒂这使得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日益趋于理性化,即使是陌生的人也能够以组织职务任职者的身份建立相互关系,而这正是现代社会得以运作的条件之一。同时,它还使得科层制官员的决定和行动,无论是在政策制定还是在政策执行上,都受组织本身的目标或需要支配,而排除个人需要和愿望的干扰。正因为此,韦伯认为,现代科层制是理性化最集中的表现和重要方面,它对于提高管理效率、推动资本主义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韦伯在意识到科层制在扩大组织规模、加强控制、提高效率等方面所发挥的正功能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对此表示了深切的担忧,它使人类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精神或情感代价。对此,他认为:"过去那种有助于赋予生活以目的和意义的个人之间忠诚的联系被科层制的非私人关系破坏了。对自发情感的满足和欢乐被合理而系统地服从于科层制机构的狭窄的专业要求所淹没。总之,效率的逻辑残酷地而且系统地破坏了人的感情和情绪,使人们沦为庞大的科层制机器中附属的而又不可缺少的零件。"⒃在他生活的晚年,他已预感到一种与古典自由主义原则格格不入的"奴役"形式正逐渐地在资本主义体内形成对人的桎梏,逐渐地变成一种与资产阶级理想背道而驰的严峻现实。"没有人知道未来谁将生活在这个牢笼之中,或者,在这场巨大发展告终时,是否会出现面貌一新的先知,或者是否会出现旧观念,旧理想的大复兴;如若两者皆非,是否会出现病态的、以自我陶醉为粉饰的机械僵死。因为就这种文化的最后发展阶段而言,确实可以这样说:'专门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肝肠,这种一切皆无情趣的现象,意味着文明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水平。'"⒄从中可以看出,韦伯对科层制统治下人们的生存状况透入出深深地担忧,对人类的未来浸透了一个学者深切的人文关怀。
四、简单的总结与评价
马克斯·韦伯作为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博大而精深的。以往的研究往往只看到了他社会发展理论的某些方面而忽视了其整体意义,这种研究思路是不够准确的。在他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中,理性、新教伦理、科层制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整体,三者相互包容、相互支撑。其中,理性或合理性是这一理论大厦的核心,而其他两个部分都是沿着这一思路展开的。在韦伯那里,理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生成和发展的一根红线,是理解现代社会最为关键的切入点,要研究现代社会及其发展,首先就必须抓住这个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研究韦伯社会发展理论仅仅看到他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研究是不够准确的。其实,新教伦理只是韦伯社会发展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新教伦理只是现代社会理性在文化方面的一种反应,它为现代社会日益走向理性化提供文化支撑和合法化解释。而官僚科层制则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它带来了现代社会的高效率,进而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当然,韦伯在认识到理性、新教伦理、科层制等因素在促进现代社会生成与发展中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审慎地意识到了它们的负面影响,并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内在紧张而感到深切地担忧。不过,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他主要还是看到了理性、新教伦理以及科层制对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研究他的社会发展理论所应坚持的一个原则。
参考文献:
⑴[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6页。
⑵[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7页。
⑶[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6页。
⑷[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上),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6页。
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⑹[匈乔治·卢卡奇著《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张西平译),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⑺D·P·约翰逊著:《社会学理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96页。
⑻[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 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1-42页。
⑼[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 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页。
⑽[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 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⑾[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 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
⑿[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上),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1页。
⒀D·米切尔:《新社会科学辞典》,纽约,1979年版"科层制"词条。见何景熙 王建敏主编《西方社会学说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8-109页。
⒁《论文集》,第214页。见[美]莱因哈特·本迪克斯著:《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0页。
⒂《论文集》,第351页。见[美]莱因哈特·本迪克斯著:《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1页。
⒃D·P·约翰逊著:《社会学理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92页。
⒄[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 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6-177页。
《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
--------------------------------------------------------------------------------
Copyright?2000 http://www.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社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