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明秩序的建构
作者: 金耀基 发表日期: 2000-06-02
15:10:57
二十世纪,中国进入世界,世界也进入中国,而世界舞台演出的正是以西方为主角的现代化大剧。处於即将跨入二
十一世纪门槛的历史时刻,中国在寻求新文明秩序的现代化过程中,不能不有反思!西方现代化造成的「好」,固
然不能因为是西方的就不欢迎;西方现代化造成的「坏」,也不能因为是西方的就不拒弃。中国的「现代性」或中
国的新文明秩序的建构,与中国文化传统的重构是交光互影分不开的。
二十世纪的帷幕徐徐落下的今天,回顾百年中国演出的史剧,我们看到听到的悲壮、呐喊、哀叹、欢呼、灰淡、沉
思、憧憬的一幕幕景象,令人感到有承受不了的重。这是一出甚麼样的戏剧? 十九世纪末叶,中华帝国的「政治秩序」遭到空前冲击,但在二十世纪,以儒家为基底的中国的「文明秩序」才真
正产生了巨大的解构。从一根本性的层次看,二十世纪是中国寻求一个新文明秩序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最能
概括性的表述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充满革命的亢奋,但却破多立少。百年中,其间出现了各种各
样的现代化的扭曲与变形。 中国之走上现代化,用墨西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兹(O ctavio Paz)的话,是「命定的」。古老的文明,
像墨西哥、中国,要在二十世纪立足,很难不选择现代化。二十世纪,中国进入世界,世界也进入中国,而世界舞
台演出的正是以西方为主角的现代化大剧。在二十世纪90年代的今日,现代化已是「全球化」了。中国大陆、台湾
与香港这三个中国人社會,都以急速的步伐走进现代化的「美丽新世界」。 现代化始源於欧洲,是启蒙运动标举的「理性」的产儿,以是,不仅是中国,所有非西方社會常有意识无意识地把
西化视同为现代化。诚然,现代化不是西化,但二者确不止是一「历史的偶合」,事实上,「现代化」本身不停的 「现代化」(用U lrich
Beck语)主要都是在西方发生的。无可辩驳的,西方的现代性模式一直居於支配性地位, 举凡民主、人权乃至对同性恋的肯定等等,都成为新文明的尺度。 经典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原型,而今天西方的资本主义仍然是现代性全球化扩展的主要动力。不错,共产主义
也是不折不扣启蒙运动的产物,在二十世纪,它一直被视为资本主义之外另一个现代化的模式。有些学者(如波兰 的Zygmunt
Bauman)把共产主义这个「集体的乌托邦」的崩解看作是「现代性的终结」;有的(如日裔美人福山)
则认为共产主义的解体是「历史的终结」,亦即资本主义社會的「自由主义的民主」是「现代性」的唯一表徵了。处於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的历史时刻,一方面,在现实世界,现代化正是一全球不断扩张,也是难以停止的势
运;另一方面,在学术圈内,不但50、60年代的「现代化理论」固是秋扇见捐,而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更是方
兴未艾。中国在寻求新文明秩序的现代化过程中,不能不有反思!西方现代化造成的「好」,固然不能因为是西方
的就不欢迎;西方现代化造成的「坏」,也不能因为是西方的就不拒弃。甚麼样的文明新秩序,甚麼样的「现代性
」才是中国应该追求的!?中国不能不批判地思考一个「现代性的规范模型」。 现代化的全球化产生了强大的结构趋同性,乘飞机从巴黎到纽约到新加坡到大阪到香港,在机场所见的硬体与软体
几乎没有甚麼不同,也不可能有太大不同,但世界没有,也不會出现一个单一的现代文明形态。现代性是多元的。
世界多元的文化传统是现代多元性的根源。中国的「现代性」或中国的新文明秩序的建构,与中国文化传统的重构
是交光互影分不开的。中国的新文明秩序的建构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未竟之业,它应该是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大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