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
从印尼政局 看东亚民主困境
陈泓缣
印尼人民协商大会(人协)于20日以压倒性票数通过立即对印尼总统瓦希德展开弹劾程序,并要求瓦希德在23日作出责任报告。印尼政局的再次动乱,预示了变天的可能性,除了瓦希德的民族复兴党和奉献民族民主党抵制是项会议,人协中的九个派系都支持立即展开弹劾程序,其中竟然包括了军警派系的38名代表。
三军司令公然表示准备违抗总统瓦希德宣布紧急状态的命令。军方声称,在没有国家安全危机情况下实施戒严,将危害印尼刚萌芽的民主。虽然军方的声明让人感到滑稽,因为印尼军警的辅助暴政仍是历历在目的,但这外交式的辞令说明瓦希德的下台已成定局。
东亚国家政治模式
印尼政局所反映的政治行为模式,往往让人产生一个疑问:普遍上,为何东亚新兴民主国家若非一党独大,就不能有效统治国家呢?本来一党独大正是民主均权思想的大敌,因为这将容易导致政治上的铲除异己、言论上的一言堂、国事上的难以监督。但是,东亚新兴的民主国家偏偏需要一个强大的执政党和政府,才能有效地发展经济、建设国家。
君不见新加坡式的软性威权民主体制的绩效至上,才是东亚急速发展的正确模式吗?一旦步上印尼、菲律宾的民主进程、政权轮替,反而乱象横生、民不聊生。到底东亚式的民主何处出错?
在1997年经济风暴之后,东亚民主化的进程可用昂首向上来形容。长期以来的韩国反对派领袖金大中当选为韩国总统;印尼则结束了苏哈多家族的政经统治;菲律宾的平民总统埃斯特拉达的当选;台湾续韩国之后,有了在民主程序下的首次政权轮替;以及马来西亚的政治改革运动,都曾经让民主主义的信徒欢迎。可是,客观环境的结果不若主观愿望的理想。
昂首向上的结果却让人看见隐隐然向下沉沦的命运,不知是否二律背反的历史规律在作怪。
第三世界的国家绝大多数是由欧美殖民国独立出来的前殖民地。虽然东亚国家不是全部曾被殖民,如日本和泰国,但是,她们所沿用的政治体制,也和其他曾受殖民的新兴国家一样,都是采用欧美殖民国的政治体制,即议会民主。议会民主或由君主立宪,或由共和国制来体现。因为有异于殖民国为同民族、同语文、同宗教、同文化的民族国家,反而是国内种族繁多、语言歧异、宗教多元、文化不一的状况。
塑造国家民族
台湾学者洪谦德遂把这些国家称为国家民族。这意味着从殖民政府接收政权的新兴国家,先有全国名义上的政府,然后借由中央政府的努力,企图塑造一个统合各民族、各语文、各宗教、各文化的国家民族,以踏上国家建构之路。
在形塑国家民族的政治正确意图中,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遂为时势所需。这些奉行议会民主的国家可说是奉行“指导式民主”。在指导式民主之下,政府扮演封建时代父母官的角色,除了行政工作,也须兼具教育群众的教育者角色。
政府都会为了统合群众的正当性,推行威权主义,试图将整个国家的正统意识笼罩在民众的天空里,处处可见国家的影踪。这造成东亚区域的“国家强、社会弱”的普遍现象。中央的权威鄙视着地方的需求;地方势力的衰微,明显地是失衡的现象。有些国家的地方政府是中央官委,不是经由民选。
在没有民意基础之上执行地方施政,只要懂得揣摩上意,乡亲父老的怨言也无需在意。社区民主意识的不能健康正常发展,可说是最严重的后果。
政治改革契机
可是,1997年经济风暴为东亚国家的政府开启了面对因为经济领域的失败导致了党国资本主义的垮台,继而威权政府的体制性松动提供了历史变革的契机。混乱的局势加速了一个个威权政府的垮台。
在长期奉行指导式民主的国家里,一夜之间的变天为民众心理带来亢奋的效用,热烈期待美好的明天快速降临。可是,由于长期积弱的社会没有让自由民主茁壮的土壤,自由民主的落实终归无望,社会再一次堕入无底的深渊。
以近期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的瓦希德下台为例,印尼的政经局面在短期内预料不会因为新总统梅嘉华蒂的胜利而有重大的积极有益的改革。早前苏哈多的下台固然结束了一个威权腐败的政权,但是,继之而起的哈比比傀儡政权和瓦希德的弱势政权,则是较以往更为恶化的局面。
民主程序下的政权交替并未使贪污减少,反而官僚们朝不保夕的心态更加重了贪污舞弊的恶习;更多族群之间的互相仇视甚至仇杀也随之而来。亚齐区域也在长期被打压的情况下让区域主义重新抬头,直面雅加达的中央正统。
印尼政治派系的横行,也加重了党同伐异的厮杀局面。这种种因素导致瓦希德政府连基本的改革计划和基建计划也无从做起。当局面越来越对瓦希德不利的时候,他竟然恐吓政敌及民众,若他失去政权就暴乱四起,拥护他的支持者会制造骚乱护主,国家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此举形同公然以人民为人质,权谋挂帅,利益之上了。
民主已成多数专权
以上所揭,虽以印尼为蓝本,但是民主化进程中的东亚国家,不多不少都面对质同的问题。菲律宾的豪门利用“人民力量”将埃斯特拉达轰下台;韩国的财经改革无法有效展开;日本的多次更换首相;台湾的核四风暴及其他,都是民主这个潘朵拉魔盒所释放出来的问题。
究其事实,东亚民主的困境在于民主沦为政治权谋的手段,民主内涵的价值如宽容、协商,以达成共识为目标,却不是以多压少等却无人理会。当民主成为多数专政的外衣,选举制度沦为形式上的民主橱窗品,权力变成真理的衡量标准时,真正的民主又哪能在东亚落实呢?
探究西方民主的历史进程,民主体系的建立非在一朝一夕。东亚民主的前景有待大家努力,现今阶段只是民主进程中的阵痛。但是,若无对东亚作出根本的改革,民主的门槛可就遥不可及了。
所谓的改革在于落实民主的五项先决条件:物质、法制、智力、心理和防卫条件。物质条件包括物质实施、经济环境;法制条件包括社会体制与法规中保护的公民权利,以便能真正参与政治事务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智力条件则有赖于国民教育的提高及对信息真伪的掌控;心理条件如勇于认错、愿意和解、掌权时的自我克制、宽以待人等;防卫条件是足以抵御外侮及内乱的能力。
这五项条件重要异常,缺一不可。简言之,当经济发展到某阶段、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容许良性竞争、保存异议、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共同的共识时,民主的体制才有望成立。
民主程序不能停止
综上所述,民主的追求不能因为东亚国家的暂时不能落实真正的民主体制及民主化进程中的乱象而骤然止步。对民主内在价值的不够了解与实行,是今日东亚各国政经领域脱序出轨的主因。
另外,正如上文所述,东亚的指导式民主带来的威权统治导致一面倒的“国家强、社会弱”的不平等关系,也是东亚政治体制松动阵痛的结构因素。一个自主意识浓厚,由民间自发性组合、宗教团体、工商会、专业组织、特殊利益团体所组成的公民社会的建立,是构成民主的重要元素。
东亚人民千万莫以亚洲价值观为借口,贪图新加坡式的经济偏安局面,仅仅满足于口腹之欲,忽视向上提升的价值。马来西亚,民主改革也刻不容缓。
南洋商报2001/07/28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