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自由主义的经济资源基础
杨鹏
云南绿色经济研究院,2001年5 月15日
自由主义兴起于西方社会,但在西方社会的历史上,它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有着明显的兴衰起伏。本文主要是试图分析自由主义在西方历史上兴衰起伏的原因,以更好地把握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理解了自由主义,也就相应地理解了与它对立的各种主义。
虽然西方当代自由主义思想代表哈耶克、波普尔等人对自由主义有过系统的分析,但他们是针对西方社会的现实展开论述的。自由主义的发展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现象,但中国有自己的现实矛盾,中国的现实决定着我们看待自由主义的中国视角。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来看待自由主义: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二是人与资源的关系;三是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本文的基本结论是:由于技术与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基础,所以,人均经济资源控制和消耗量的扩张期,就是自由主义的兴盛期,而人均经济资源控制和消耗量的收缩期或增长停滞期,就是自由主义的衰落期。人均经济资源的变化,是理解自由主义命运的重要角度。
一、从个人与自己的关系看自由主义从日常语言关于“自由”两字的使用中,我们可以大体概括出关于自由的内涵,这就是“按自己的愿望去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因此提到“自由”,就不得不首先分析个人的愿望和个人对自己愿望的态度。人内心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在寻求满足,但由于外部条件的约束和个人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的约束,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内心各种欲望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形成不同的偏好序列。人内心的“我”可以分解成不同层次:(1
)是各种欲望(性欲、物欲、权欲等)——我(2 )意识到我有各种欲望——我(3 )对我的各种欲望进行排序和管理——我(4 )对我(3 )监控并对我(3 )的欲望排序和管理进行调整——我(5
)对我(4 )进行更高层的监控和调整,后面的“我”总是在审视着前面的“我”,我们可以这样无限地将我(1 、2 、3 、4 、5 )不断地追踪上去。但是,当我们愈不断地追问下去,“我是谁?”的问题就愈难回答。我的各种欲望的存在是实在的,我们习惯将其称为“本性”,而对那个一层层的管理监控我的欲望的不同层次的“我”,理论家们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是,当人类的思维永不满足地追问探求下去,“终极实在”就会若隐若现地产生,“我”与“终极实在”的关系就会建立起某种心理上的联系。不同的时代、国家、文化体系,人们会给予“终极实在”会以不同的称呼或描述,或为“道”,或为“上帝”、或为“佛性”等。
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兴起之前,人类的文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个人的欲望有较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印度佛教、西方基督教、中国儒释道、古希腊文明为代表的几大文明体系,多少都蔑视“我”的物欲、性欲和权欲,都认为物质消费上的奢华追求、性欲上的放纵、权欲上的争夺是邪恶的。印度佛教认为“我”是因缘而生因缘而散,不承认“我”的独立和价值。肉体是不值得留念的,发于肉体的物欲、性欲、权欲是痛苦之源,不值得追求。基督教在“灵魂与肉体”、“精神与
情感”的斗争中,追求“灵魂”与“精神”,否定“肉体”与“情欲”. 中国的儒释道在对待物欲、
性欲、权欲的态度上,都采取了约束控制的态度。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中国传统儒释道
共同追求的极端表述。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则强调“理念”或“道德”对
人的欲望的控制。在这些传统的文明形态中,自由的概念是精神与灵魂从肉欲、物欲、权欲力量的
控制中解脱出来,成为控制支配肉欲、物欲、权欲的主人。这种将人的真实本性确定在“精神与灵
魂”的思想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初仍有重要影响,表现在笛卡尔(1596-1650 )、斯宾诺莎(1632-1677)
等思想家的思想之中。
总之,资本主义文明之前的主要文明系统中,禁欲主义是主流,禁欲主义的根本特点,在于使
人将人生意义和目标确定在远离人的性欲、物欲、权欲等欲望的彼岸世界上。人内心有一个无声无
形的神圣的王,它处于彼岸世界中,高高在上地管理和控制着人内心的种种欲望,就像奴隶主管理
着奴隶一样。
虽然古希腊文明已出现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早期原型,但一般人都习惯将十四世纪开始的文
艺复兴视为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开始。文艺复兴以“人性解放”的内容进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所谓的“人性解放”,是解放人性中的什么内容呢?
首先是性欲的解放,这在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十日谈》(意大利薄伽丘1353年完成)中有充分
的表达。薄伽丘认为中世纪鼓吹的情爱是罪孽,宣扬天国幸福的禁欲主义是在扼杀人的天性,是违
反自然规律的。认为在所有自然力量中,情爱的力量最不受约束和阻拦。书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与女人给予男人的快乐相比,世人所有其它快乐都一钱不值。”从绘画和雕塑艺术看,从十五世
纪初开始,意大利艺术家们的注意力转向了肉体。到十五世纪晚期,全裸的妇女大量出现的绘画和
雕塑中。洛伦佐·瓦拉在其1431年的著作中,写出了这样的话:“爱情只是快乐。我爱女人,如同
我爱葡萄酒、爱游戏和科学。生活的最终意义就是快乐。我们享受快乐不是为了另外的目的。快乐
的目的就是快乐。”(《奢侈与资本主义》,维尔纳·桑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 月)。
其次物欲的解放,即物质消费的欲望解放。这种物欲解放精神在《巨人传》(法国拉伯雷1532
年出版)中全面展开。在此书中,拉伯雷从正面夸张地描写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高康大(意思是
“好大的喉咙”)的物质消费享乐能力。高康大出生时,就高喊着“喝呀!喝呀!喝呀!”. 他特
别能喝,出生时每天要喝一万七千九百零十三桶牛奶;特别能穿,一件上装要用狗皮一千五百零九
张半;特别能拉,一泡尿就会变成河档住别人的去路;特别有力气,取下大教堂的大钟作为自己的
大马的铃铛。生产决定于消费,如果消费者不愿大量消费,生产就无法拓展。因此,虽然工业文明
从十九世纪才真正开始,但是,如果没有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性解放”,特别是性欲和物欲的感
观享受的精神解放,没有消费主义精神的解放和发展,以后的工业经济发展就根本没有消费市场可
言。马克思·韦伯认为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因为新教将人的物质财富追求神圣化
了,解除了传统基督教对物欲的精神控制。但是,马克思·韦伯的分析也会让人们产生一种误解,
由于他特别强调工商业资本家的节俭,人们会因此而认为节俭与资本主义精神完全同一。其实,这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有人喜欢节俭,就一定有人喜欢耗费,不然,节俭者们依靠什么消费
市场去积累财富呢?早期的资本家有清教徒式的节俭风格,但同时他们也在积极鼓励别人消费他们
的产品。
最后才是权欲的逐步放开竞争。《巨人传》中的英雄人物之一修士,将自己的修道院的院规定
为: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在他的修道院中,“可以正大光明地结婚,可以自由地发财,可以有自
己的生活方式。”(《巨人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版,第193 页)这就是后来的自我选择、
自我决定、自我承担责任的早期表述。《巨人传》与新教伦理的结合,能较完全地表现资本主义的
精神。因此,工业资本主义文明全面兴起于十九世纪,但其精神准备从十四世纪就开始了,而这个
精神准备,就是开始解放物欲、性欲和权欲。
从文艺复兴开始到近代,自由的内涵开始渐渐发生变化。在此之前,自由更多指的是人控制欲
望的状态,是一种内在的自由。正如斯宾诺莎总结的:“我把人在控制和克制情感上的软弱无力称
为奴役。因为一个人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第621 页)。在
此之后,自由更多指的是欲望实现的状态。这在霍布士(1588-1679 )、孟德威尔(1670-1733 )、
亚当·斯密(1723-1790 )、边沁(1748-1805 )、穆勒(1806-1873 )等思想家的著作中有充分
表现。“我”不仅是抽象的精神和灵魂,更是实在的性欲、物欲和权欲。自由就是曾被传统宗教和
伦理否定的那些实在的欲望的满足。霍布士说:“人类的欲求,及其他情感,本身实不是罪恶。”
他还这样定义自由:“所谓自由,依照这字的正式意义,乃是没有外在阻碍的意思。”(第662 页)
自由的内涵从过去的“内在自由”转化成了“外在自由”. 当然,这是一个不断斗争的曲折发展的
过程,其间也有回潮,但总的来说,解放性欲的斗争表现在后来的弗洛伊德心理学中,表现在性解
放运动中,表现在伟哥、伟姐的炒作中。直到性能力与性满足成为人们自我表现的重要内容。解放
物欲的斗争表现在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功利主义的发展中,表现在形形色色的刺激内需塑造需求的
运动中。直到物质消费成为显示人的能力与地位的核心内容。17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兴起,正是为了
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欲。解放权欲的斗争则表现在后来争取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结社自
由、人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运动中。直到自由民主成为普遍的价值观,成为人权的核心内
涵。
这样的总结也许一些自由主义朋友会不高兴,但是,要让自由主义者承认这个总结也不难。其
实中国当代自由主义者朱学勤先生在其《书斋里的革命》一书中,就曾总结到:“西方制度之所以
能够成功,无论经济层面的市场制,还是政治层面的代议制,如果从精神层面说,是建立在人性基
础上。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人性追求物质欲望,代议制是建立在人天然地追求更大的权利,权力必然
要腐蚀人这一预设上。”他已总结了物欲满足和权欲满足的天然合理性,只是没有总结“人天然地
追求更多的性欲满足”这一条。
从性欲、物欲和权欲的满足难易程度看,最容易满足的是性欲,其次是物欲,而权欲的追求则
是无限的。当然,并不是所有自由主义者都会同等强度地追求三类欲望的满足,或同等态度地宽容
地看待别人无约束地满足这三类欲望。这三类欲望在一些方面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经济人之所以追
求财富永不满足,是因为在相当程度上,物质财富控制成了满足其它一切欲望的手段。但是,一旦
试图去约束和控制别人的这些欲望,就谈不上是经典的自由主义者了。自由主义倡导的多元化,首
先是通过亵渎或消灭了内心那位彼岸世界之王,让内心各种层次的欲望都被解放了出来,在内心自
由地竞争,追求各自的权利。柏拉图曾说过,灵魂有多少种类型,就会有多少类型的社会制度。西
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是在反对教会和皇权政府的运动中发展的,因为正是教权和皇权代表着约束
人的欲望满足的力量,代表着对物欲、性欲和权欲控制的力量。在自由主义的发展中,唯物主义、
功利主义为自由主义扫清了“内在精神控制的王”,否定了教权对人精神世界的内在控制,其对应
的社会形式就是:信仰自由、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民主政体则为自由主义建立了约束和控制政治
权力的机制,公共决策要有广泛参与的基础并受社会的普遍约束,尽可能将外在政治控制压缩到最
小的范围。由共同认可的法律规则而不是政治权力精英集团来协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欲望冲突。
从个人与自我的角度看,自由主义坚信个人的物欲、性欲和权欲的满足是天经地义的,是人的
权利,是人真正的本质所在。首先承认了欲望满足的前提,再来谈欲望满足的手段和能力。因此,
洛克(1632-1704 )、伏尔泰(1694-1778 )等思想家在论述自由时,已开始强调所谓自由,就是
人满足欲望的能力。
美国《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平等,并由上帝赋予了以
下权利,这些权利是: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命就是生命的欲望,
没有欲望的自由追求和满足,没有欲望的刺激和强化,就没有生命的幸福。因此,没有人有权强制
性地控制和管理别人的欲望。
二、 从人与资源的角度看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就是欲望的解放和满足,同时也是保障人欲望
自由的系统理论和制度设计。但是,所有欲望的满足都依靠外在的条件,每一类欲望的满足都指向
一类资源。人类欲望丰富复杂,需要方方面面的资源来满足,如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制度资源等,
但对人类生活方式影响最深的,仍是人与经济资源的关系。自由放纵的物欲与经济资源数量的关系,
决定着人类其它方面的关系。如果经济资源有限,人的物欲满足就会受限制,人与人间争夺经济资
源的矛盾就激化,就难有妥协与宽容可言,政治权力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干预就会强化,自由主义理
想就会受到约束。人类的经济资源,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自然资源,二是技术资源。技术是
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以满足欲望为方向的自由主义的发展,
就建立在两个根本条件上,一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增加,二是人均技术量增加。分析这两个条件
的变化,也许我们能找到自由主义兴衰起伏的原因。
(一) 从人均自然资源的角度我们先来分析人均自然资源问题。自由主义者习惯将自己的
思想渊源追溯到公元前5 世纪以伯利克利(公元前500~429 )为代表的雅典极盛期民主时代。自由
主义者们一般都熟悉伯利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词,这是自由主义最早的经典,它几乎概括
了后世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先引述其关于欲望自由和资源保障关系的一部分。伯利克利说:
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致于因此而生气┄┄当我们工作完毕的时候,我们可以享
受各种娱乐,以提高我们的精神。整个一年之间,有各种定期赛会和祭祀;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
有华丽而风雅的设备,每天怡娱心目,使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忧虑┄┄我们的城邦这样伟大,它使全
世界各地一切好的东西都充分地带给我们,使我们享受外国的东西,正好像是我们本地的出产品一
样┄┄因为我们的冒险精神冲进了每个海洋和每个陆地;我们到处对我们的朋友施以恩惠,对我们
的敌人给予痛苦┄┄你们要下定决心: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西方伦理
学名著选辑》第38-42 页,商务印书馆,1987)
伯利克利在此讲述了“物欲满足- 依靠勇敢和冒险精神控制海洋和陆地- 将丰富的资源带入国
内”的关系。从哈耶克、波普尔到我国的自由主义者们,都往往将个人自由、宪政民主、享受生活
作为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但往往忽视了伯利克利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后总结的这个关系。欲望的充
分自由满足是需要大量资源的,资源从何而来呢?一句话,抢!战争与控制。在伯利克利发表这篇
演说前,希腊伪色诺芬在《雅典政制》中就提到:“凡是在西西里、意大利、塞浦路斯、埃及、底
亚、本都、伯罗奔尼撒或任何其它地方所能找到的合意的东西,都被带到雅典来了,因为它是海上
霸国。”(上书第39页)。伯利克利当政期间,他对维系雅典民主自由社会运作的条件十分清楚,
他的一贯政策是:拓展并维护雅典海军的霸权,广泛建立和控制殖民地,从殖民地运来原料和财富。
为此,他经常领军出征。当然,雅典民众的物质收入不仅从殖民地来,还从对大量的雅典奴隶劳动
的榨取中来。以此广泛的资源来源为基础,雅典变成了希腊的工商业中心,成了控制地中海的海上
帝国。伯利克利的雅典这个范本,为后来的英国和美国更大规模地模仿了。可以想见,雅典的生活
方式和保障这种生活方式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是依靠军事力量控制大量的物流流入雅典,如果军事
失败,物流中断,人均资源收缩,人与人的矛盾激化,雅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就只好改变了,
而这正好发生在雅典身上。公元前404 年,经过20多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战败,雅典的政治
制度也就改变成僭主政治,欲望自由放纵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
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主导国家约100 年更换一次,十五、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十六、十
七世纪的荷兰,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二十世纪以来的美国,新霸权打败并取代旧霸权,其间伴
随着无数的战争。国内的自由主义与国外的争霸全然一体。西方早期自由民主与海外殖民和国内奴
隶制的关系,国内新左派的朋友时有提及,而国内自由主义者们却多少有意回避。从西方自由主义
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国内的自由主义以国外的霸权为条件。
欧洲资本主义大国在其发展初期,都有一个政治集权形成和经济自由的阶段。政治集权与民族
主义的产生为一体,这与当时各国的对外争霸战紧密相关。可以说,国内经济自由主义推动着民族
主义的兴起和国家的对外资源空间争夺战。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一书中,也提到了“工业体制
与民族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两副面孔”. 亚当·斯密1776年的《国富论》是现代经济自由主义的
开端,呼吁政治权力从经济领域收缩,任何经济力量自由发展。而当时英国是日不落海上帝国。同
年美国《独立宣言》出现,因为美国人占有广阔的土地,并有西部大量“待开发”的土地。从1776
年后约一百年的时间中,西方国家一边发展自由市场经济,一边对外战争不断,一边积极鼓励对外
移民。英国在1803年到1901年之间,就卷入了50次大的殖民战争(《民族- 国家- 暴力》,安东尼
·吉登斯著,三联书店1998年5 月)。从移民看,1820-1913 年间,欧洲国家对外移民约为4500万。
英国最强,所以英国移民人数最多,共计1610万,占欧洲对外移民总数的36.9%.美国资源最丰富最
优越,因此吸收了移民3190万,占61.8%.(《国际经济的成长》,肯伍德、洛赫德著,经济科学出
版社1997年4 月)十九世纪开始的时候,西方国家拥有大约35% 的地球陆地面积,到1878年,上升
到67% ,而到1914年,达到了85%.(《漫长的二十世纪》,杰奥瓦尼·阿锐基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年1 月)。
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方走了同样的路。明治维新后不久,就入侵了我国台湾和朝鲜。随
后发动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战争,直到与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德国则挑起二次世界大战。与日本
不同的是,德国的邻国中有英国和法国这样的强国,封锁了德国对外资源空间抢夺,因此德国国内
民族主义极重,这是法西斯在德国兴起的原因。同时,资源紧张背景下的内部竞争,使阶级矛盾激
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德国出现的原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源空间挑战者德国、意大利
和日本战败,资源空间保护者英国、美国卫冕成功。在新起的强大的苏联的压力下,西方卫冕者英
美将失败的挑战者德日意放入了自己的资源空间,强迫德日意等建立了自由民主制度。但是,由于
德日意国内没有丰裕的自然资源,国外没有殖民地,虽然建立了的自由民主制,与美英相比,其社
会的集体性仍较强,个体性仍较弱,成不了自由民主精神的国家代表。
到今天,工业化国家每创造100 美元的收入,约需要300 公斤的自然资源,人均每年需要45000-85000
公斤自然资源,即每人每周消耗的原料可装满300 个购物包,总重要相当于一辆大型的豪华轿车。
支持德国、日本、荷兰经济的原材料总流量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国外,德国约35% ,日本占50% ,
荷兰是70%.(《资源流动:工业经济的原料基础》,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不仅由于人口增加导致资源的使用总量增加,而且由于物欲上升和工商业发展需要,人均资源消耗
量也直线上升。以水为例,公元前后每人每天平均耗水12升,中世纪约为20至40升,18世纪增加到
60升,而现在,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的人均每天耗水量达到500-600 升。(《环境已亮出黄牌》,
邓文剑、邓辰明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 月)就是水资源极丰裕的美国,每年也进口2 亿多
升饮用矿泉水。
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国内严酷的自由竞争,非常有助于国内人才的竞争,并将竞争激发出来
的动力引向对国外资源空间的控制,而更多的资源空间占有,又强化了国内的经济自由主义。这是
一个自由主义与国家发展成正比的良性阶段。但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后期,由于国内人均资源
的紧张,国外竞争的加剧及各国自然资源控制力的减弱,自由主义为集权主义或国家干预所替代。
人均资源较少、技术较弱的国家如德国、日本、意大利在二战前走上了法西斯之路,而资源相对丰
裕的国家如美国、英国也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一个精神上的从右到左的重要变化,国民的集体性增强,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这是因为二战后全球势力范围格局稳定了下来,地球上已没有“可待开放
的土地”,相当一批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了民族独立运动和进口替代经济政策,影响了自然资源从第
三世界流向发达国家,世界各国进入到了资源边界和资源空间封闭的时代。西方60年代兴起的绿色
生态运动,正是在资源封闭的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因为不能向对抢夺资源,要满足日趋强化的欲
望需求,只能深度开放自己脚下的自然资源,这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在资源空间封闭
的背景下强化内部竞争,会加剧国内的阶级矛盾,这就需要政府出面来调整财富分配,减弱竞争,
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缓和国内矛盾。因此,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70年代,社会公正与生态保护
意识日趋强盛。在这种情况下,哈耶克这样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影响展现不出来。但是,为什么从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自由主义又开始兴盛呢?难道仅仅是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否定了凯恩斯调
控总需求的国家干预理论吗?这不是根本原因,原因是进入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进入改革开
放,将资源和市场向西方国家打开了,西方的资本和技术涌入。上世纪70年代,约有5000亿美元从
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到1980时,发展中国家对外总负债达到了6500亿美元。这些跨国投资大
部分投向了资源密集型项目上,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生产的卫星国”. 大规模
的跨国投资及相应的自由贸易规则的推进,使西方国家将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然资源再次纳入了自己
的经济体系,西方国家的人均自然资源控制量又增多了。70年代后期开始的西方国家资源控制量的
新一轮增加,依靠的主要不是传统的战争和移民,而是资本、技术控制控和自由贸易规则的全球推
进——全球化。这个条件是新自由主义在西方重新抬头的根本原因。当然,从上述逻辑看,如果第
三世界国家全部自由市场化后,自由主义又会开始收缩,除非技术上出现革命性的突破(增加人均
经济控制量的突破)。我们现在从技术角度来分析自由主义。
(二)从技术的角度看人均自然资源技术决定着人类开发和利用什么样的自然资源。技术的变
革和扩散、人口的增长、人均物质消费欲望的增加,又决定着人类以多大的规模开发和利用自然资
源。从长期看,技术的变化和发展是塑造人类社会的根本力量。由于技术的发展变化影响着人均资
源使用量的变化,从而会对自由主义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分析一下西方技术变化的特征,对我
们理解自由主义的兴衰会有很大价值。
不同的技术决定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自然资源。从现有经济结构看,我们可以先将自然资源大体
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稀缺性的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和铁、铜、金、锡等各种金属矿);
第二类是相对丰裕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泥土、沙石);第三类稀缺性的人工可再生资源(如农作物、
家畜、人工林);第四类是稀缺性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如天然森林、各种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第
五类是相对丰裕的可再生资源(如天然太阳能、海水、引力、磁力等)。
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之前,由于技术工具的限制,人类能开发使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耕地
资源、森林资源和人力畜力为主。近代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使人类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第一类
稀缺性的不可再生资源(深度挖掘矿产)。由于技术发展的非均衡性,技术领先的国家和民族首先
控制了更大的自然力量,并以此扩大的力量为基础,去抢夺别国的自然资源。欲望的满足需要资源
开发,技术就是资源开发的手段,因此,技术能力就是自由的能力。自由主义依赖工业技术,工业
技术需要稀缺少的自然资源,稀缺资源的占有需要民族主义的凝聚力和国家主义组织的对外争夺。
技术不仅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间
的权利分配。
英国在17世纪,成了以海洋控制为核心的世界性霸主,其技术基础,是矿业和纺织业。矿业建
立在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基础上,纺织业则建立稀缺的人工可再生资源基础上(羊毛、棉花,但最
终也依靠有限的土地资源)。稀缺与高欲望的冲突,导致竞争或战争。无限的物欲刺激和追求,以
高度稀缺资源为开发对象的技术体系,很容易使技术优先的国家和民族走向帝国主义之路,这就是
“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出现的技术原因。
由于路径依赖,英国的技术模式为后来的国家所遵从。1990年,全世界的钢产量只有2830万吨,
而到1995年,约为7.5 亿吨,增长26倍。20世纪,铜、铝等矿产品的产量平均增加了几十倍。(
《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陈毓川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2月)随着技术的发展,能
源的主体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煤炭,到本世纪中叶开始的石油和天然气,都指
向了稀缺性的不可再生资源。到现在,世界能源结构的主体仍是矿产,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占总消
费的58% ,煤炭的消费占总消费的27%.今天中国,矿物燃料占能源需求量的90% 以上。发达国家是
世界能源的主要消费者,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3% ,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占其能源消费总量的43%
左右。(《能源- 环境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朱达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3 月)。
与过去的自由主义者不同的是,当代的自由主义者十分强调科技和知识的作用,认为自由精神
推进下的科技和知识进步,将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紧张的问题,从而导致人与人的和谐,这是新自
由主义的根本前提。从理论上讲,稀缺和有限的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类的技术和知识。如果人类
能普遍地利用蕴藏在原子中的能量,如果人类能利用水来做燃料,如果人类能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
食品能量,自由主义的发展就不会遇到任何阻碍。但由于技术发展的不可预见性,人均资源占有量
消耗量前景的不可预见性,从长期看,自由主义的命运也是不可预见的。只要人类技术系统仍建立
在稀缺性的不可再生资源基础上,国内自由主义就与国外霸权发展就脱离不了关系。技术的发展能
开发新的资源,也能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但是,也驱使人均资源消耗量的持续提高。从历史上
看,技术发展本是物欲强化的产物,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导致了自然资源消耗总量和人均消耗量的持
续增加。在欲望持续强化的背景下,只要技术系统发展仍指向稀缺性资源,就会加剧人与人关系的
紧张而不是缓和。西方历史上,国外霸权发展与国内自由主义发展成正比。在当前技术优先成为霸
权(经济、军事比较优势)的先决条件下,一个人均自然资源高度紧张的国家,如果没有技术优先,
如果不扩大国外资源空间的控制,自由主义是难有立足之地的。
当前,开发第一类资源(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消耗第三类资源(稀缺的天然可再生
资源如天然林),建设第二类资源(如农业和畜牧业)仍是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人类的技
术和资源基础尚没有转向丰裕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海水上,满足人类欲望的技术系统和资源基
础仍是高度稀缺的,战争仍是一个消除不了的阴影。也就是说,“稀缺资源自由主义”(或称“矿
产自由主义”)是稀缺资源控制者才有的自由主义,它最终避免不了人们围绕稀缺资源展开的冲突
或战争。
美国兰德公司最近的《美国台海战略》,就建议美国政府借台海危机,对中国实施全民战争,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收回台湾后,又会视南海与钓鱼岛为‘不可分割的领土’. 中国的战略
就是倚仗军事一步步向海洋扩张,这种用武力夺得其‘不可分割的领土’的行为使中美难免面对武
装冲突,除非我们放弃在亚太地区的全部利益与影响。”海洋霸权是英美崛起的重要因素,因此英
美对一切可能进入海洋争霸的后起国家都十分警惕。由于以欲望满足为本,由于技术系统指向稀缺
的不可再生资源,技术的发展就只会增加人均资源消耗,导致冲突的难以和缓。中国威胁论正是从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突出出来的,中国当前民族主义的重新兴起,也是工业化发展背景下的资源压
力导致的。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荷兰威胁过意大利,英国威胁过荷兰,法国威胁过英国,德国、
日本、意大利威胁过英国、法国、美国,美国威胁过英国和德国。工业化的中国发展下去,难道不
会威胁其它国家吗?历史经验使西方不可能对开始工业化的中国不紧张(同样以稀缺的不可再生资
源为物质基础,而且人口规模极大,物欲极强烈,单位产出的物耗能耗极高,国内资源有限,资源
需求十分惊人)。
新经济的发展为自由主义发展显示出一种光明前景,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没有像电力技术或石
油使用技术这样直接拓展人均的物质资源量,但一方面扩展了人类的智力资源,为人类创新提供了
较好的条件,同时,信息流通的便利提高了人类使用自然资源的效率。生物技术的发展可望发展中
能提高太阳能转化率的新农业,增加人类人均占有的太阳能,将人类的物质基础转向丰裕的可再生
资源。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则可能使人类的物质资源基础从极度稀缺性的天然资源(如金、铜)转向
相对丰裕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如泥土、沙)。但是,光明的前景并不意味着现实中人均资源情况
的改善。如果技术进步(人均资源增加)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加和人均物欲膨胀的速度,刚刚兴起
的新自由主义又可能被打入冷宫。在人类已进入全球封闭系统的今天,技术进步是自由主义的生命
基础。当然,由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西方国家除了依靠技术进步寻求内涵发展外,也会通过逼
迫发展中国家走自由市场之路,以便将更多的自然资源逼向西方。在现有技术结构下,如果发展中
国家也走上了出口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路,资源争夺会在全球加剧,国
际关系的紧张是回避不了。前面分析过,技术不仅决定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同时影响着人与人间的
资源控制变化。谁都希望控制更多的资源,因此谁都希望在技术发展上占有优先地位。美国人很明
白这一点,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1996年的报告中称:“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对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至关重要。”(《技术与国家利益》,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1
月)由于技术是资源争夺的重要手段,因此重要的还不是绝对值的比较(如自己与自己比),而是
相对值的比较(与别人比),最重要的是领先。
上面引述的伯利克利演说中,伯利克利还提到了他的技术观,他说:“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
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同书第41页)伯利克利不仅明白国内自由主义与海外霸权的关系,也明白国内自由主义与国民多
才多艺(技术)的关系。由此看来,封闭系统中没有自由主义,技术停滞中没有自由主义。自由主
义建立在两个基本条件上:军事上强于别人以霸占别人的资源(开放系统),技术上优越于别人以
控制别人的资源(相对技术进步),以此保障丰裕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放纵的欲望,维系高欲望的
人与人间的和谐。而现在,随着自由贸易规则在全球的扩张,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然资源日趋被纳入
西方主导的资源配置体系,世界渐渐进入全球自然资源封闭系统(发展中国家完全市场化以后,封
闭系统就彻底成型了),自由主义的命运就只有在一棵树吊着了——技术进步。因此在可预见的将
来,在不能依靠人类战争横向抢夺更多的稀缺性的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技术进步与自由主义之间将
划上一个完全的等号。除非有大规模利用非稀缺性资源的技术革命产生,转变自17世纪以来以稀缺
资源利用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形成“非稀缺资源自由主义”(如“太阳能自由主义”),世界的自
由主义发展与世界和平才可能具有统一性。
三、 从人与人关系的角度看自由主义历史上的思想家,更多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来提出自由
这个概念的,对人与自然关系(技术结构与人均自然资源消耗)与自由的关系谈得较少(马克思除
外,正是他将自由定义为人对必然的自由规律的认识和人利用自然规律的程度)。多数词典在解释
“自由”时,都有“不受限制不受约束”、“从被奴役中解放出来”,“自由”主要被用于说明人
与人的关系状态。这种被称之为“自由”的关系状态是什么呢?哈耶克1973年为意大利《新世纪百
科全书》写的关于“自由主义”的词条,有清晰系统的解释。(《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第108 页,
王炎等编,三联书店2000年9 月)但是,在此我们还是引用伯利克利这位自由主义鼻祖的演说,因
为二千多年后和自由主义者总结的人与人关系的内容,多被伯利克利提到过。伯利克利这样说:我
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
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是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
一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
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生活也是这样┄┄
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
法律使我们心服——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
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我可断言,我
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我可断言,我们的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
所选出的这些话,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一是社会的领导者由被领导者选举产生,公民的政治
参与很高,政权在全体公民(选民)手中;二是法律至上,上至管理者,下至被管理者,都服从同
一个大家认可的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不是无法无天,而是法律管理下的自由;三是政治
竞争是公开的,不受竞争者的出身地位影响;四是重大公共决策的公开讨论和少数服从多数;五是
公民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能力,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而且,这种个人的独立自主不会与公共利益
冲突。六、公民尊重自己的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也尊重别人的自由决定和选择权。这段短短的讲
话,已概括了自由民主政体的基本特征,说明了在自由民主政体下人与人关系的主要方面(当然,
对伯利克利而言,并不包括奴隶和殖民地人在内)。
哈耶克对自由主义论述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强调公平规则下每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竞争,而
不是每个人都要服务于社会的共同目标。他崇尚英国传统的那种“将政府的权力限制在实施公正行
为的普遍规则这一个基本原则,剥夺了政府指导或控制个人经济活动的权力”,他强调说“(专制
秩序中)每个人被要求服务于一套共同而统一的目标序列,要求他去做某个权威主义的行动方案命
令他做的事情。自发秩序按其自身的含义,不致力于任何一组惟一的需要,它仅仅为千变万化的个
人需要提供最佳的追求机会。而组织的前提却是,它的全体成员都要为同一个目标体系服务。为了保
证让每个人得到某个权威认为他应当得到的东西,必然要把整个社会搞成一个庞大的单一组织,这
肯定会造就出一个人人必须去做这个权威命令他去做的事情的社会。”哈耶克不反对企业组织单一
目标是利润,但却反对任何一种政治力量组织整个社会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他认为自由主义的重
要特点之一是,社会提供的公平竞争的法律框架,每个人按自己决定的目标去努力。将哈耶克的观
点补到伯利克利的观点中,我们就可再增加一条:社会非目标化,个人目标的自我决定。
很显然,伯利克利和哈耶克等提到的人与人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的
政治统治者,不是国民和平地选出来的,而是通过战争打出来后,以后再在皇族中按血缘继承。和
平时期的科举制,多少打破了官员选拔的血缘出身的限制,但最高权力者皇帝不是考出来的。因此
权力从来不在大多数人手中。另外,法律面前从来不是人人平等的,皇帝有超越法律的权力,达官
贵人们与平民百姓相比,同罪不同罚是普遍的。而且法律并不源于公意,它是当权者制定的,当权
者会将自己的特权利益化为法律的条文,很少需要被统治者同意。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是当权者
的意志,不需要被统治者参与讨论和表决。当权者习惯设定共同目标,组织社会成员来完成。个人
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追求服从集体追求,由于当权者总以集体利益的代表者身份出现,所以就
形成个人利益服从当权者利益,个人追求服从当权者追求。
不仅中国如此,除了雅典民主制外,近代资本主义前的主要国家在多数时间内,人与人的关系
都是与自由主义的追求正好相反的,都属于政治专制主义性质的。为什么会形成前后如此不同的人
与人关系的状态呢?我们关注的,是伯利克利和哈耶克崇尚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依靠的条件是些什
么。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兴起之前的世界各大文明体系,都建立在传统农耕经济的基础上,资本主义
文明,则是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传统农业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与工商业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工商业社会的效率建立在分工细化基础上。分
工的发展加强人与人相互依赖的关系,不同领域活动的相互影响被强化,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相互约
束的需要产生。以农庭为主要生产单位的传统农业社会相对自给自足,家庭间的经济活动较独立,
相互影响不大。因此“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传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必有的生活
态度。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在政治上维持稳定和秩序及组织一些必要的公共事业。政府与农户农庭经
营的关系,主要是税收和劳役的关系。一般而言,由于政府税收和劳役相对稳定,政府活动对农户
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不大,所谓“帝力与我有何哉!”. 但是,当一个社会的主体利益来自工商业,
分工细化,专业化发展,社会活动的相互影响加强。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政府行为对工商业
利益具有十分敏感的影响。政府政策的失误和多变,会迅速牵动工商业的变化。因此工商业集团出
于自身利益考虑,自然要求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有较大的参与、约束和控制力量。工商业的整体利益
决定了工商业者不允许政府官僚的不可测的意志完全控制公共决策。对分工背景下的自愿合作约束
协调机制的理解,是亚当o 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这是自由主义强调的公共政策源于
公共讨论和公共裁决的原因。
2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率低下,在人均耕地资源的约束下,剩余有限,欲望放纵是争斗之源,
由此产生了控制欲望的“社会必要性”. 欲望控制的“社会必要性”,必然需要一个以控制社会成
员欲望为业的社会集团。西方传统农业社会的教会和皇权,就承担了控制社会欲望的职能,教士与
皇权政府官僚,通过控制社会成员的欲望而谋利。工商业的发展,建立在消费主义兴起和强化的基
础上,建立在资源占有扩大的基础上,压制人的物欲和感官享受,就是压制工商业的利益和空间。
消除欲望压制,给每个人更大的自由空间,是工商业利益的自然取向。这是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
的原因。
3 、工商业集团从来占有较大的资源空间和社会财富,要求政府保护其财产不受侵夺。同时,
工商业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是利益发展中的矛盾,是多分少分的矛盾,不是你死我活的矛盾。有恒产
则有恒心,在财产支撑下,工商业者之间习惯在纠分处理时留有余地,不愿将利益矛盾推到你死我
活的极端程度,造成大家的损失,而习惯采取谈判妥协的方式处理。这是自由主义强调私人财产不
可侵犯、保护个人权利及人与人的矛盾采取妥协处理方式的原因。而在传统农业社会,由于资源有
限,在人地矛盾进入极端紧张的时候,人与人的资源争夺会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极贫者只有重分
富人的财产,不然活不下去。当一个社会多位人进入极贫境地,私人财产得就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
人与人的资源矛盾也难有妥协处理的余地。
4 、政治与经济的内在联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在工商
业发展初期,社会联系不紧密,只要政府维持秩序,经济人无需更多关心政治。但当工商业规模扩
大,政治就成了工商业活动的天然的一部分。在政府活动对自身利益有密切影响的社会中,各利益
集团都希望多控制一些政府权力,重要手段就是将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治家推上权力宝座,并将违背
自己的政府家替换下来,这是“权利在人民”理念和机制产生的原因。有恒产,不希望社会动乱,
而利益需要,又迫使工商业者要影响和约束公共权力,因此波普尔认为所谓民主的核心一条,就是
可以和平的实现权力转移。这是自由主义强调的领导人要由被领导人和平竞争选举的原因。
5 、工商业的竞争需要一视同仁的、稳定的竞争规则。要求是规则而不是官僚的意志与好恶作
为竞争的裁判,这就需要一个公平的独立的(即不受官员意志左右)的司法系统来裁决他们之间的
纠纷。传统农业社会的政权是打出来的,运作也是霸道的,它则建立在血缘等级的基础上,法律面
前人与人不平等,社会上层享受特权是普遍性的。在一个工商社会,如果特权等级制度向工商竞争
领域延伸,会造成不公平竞争,破坏工商业正常发展。自由主义与平等主义的联系,正在竞争规则
面前人人平等。
由此可见,自由主义从来生产并发展于城市工商业中心,它强调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工商社会
人与人关系的总结。这也是自由主义总是产生在城市工商业发展的前提上的原因。但是,即便在工
商业社会,这种关系要想维持下去,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分工的深化发展,这才会有人对人
的约束、依赖的关系;二是人均经济资源(技术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增长,这才有欲望自由、人与
人关系缓和及矛盾妥协的前提。日本和德国的历史很能说明这一点。
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在受到外部的封锁和压迫及国内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德国日本的工
商业发展就没有展现出伯利克利和哈耶克强调社会自由主义关系。相反,发展出了军国主义关系:
对外争霸和掠夺(这与自由主义是一致的),但对内,严格压制欲望控制消费,并由军政府来统一
控制国内资源的分配(国家统制经济),国家意志裁决工商业集团间的纠纷,压制国内的阶级斗争,
国家目标主导着个人目标。领导人不是由民选决定,公共决策也不交由公开讨论和公共表决来实施。
即便是美国、英国等资源占有空间极大的国家,也在压力下走上了政府干预之路,政府对资源分配
有了更多的权力。
哈耶克和波普尔都对英美式的渐进式的、经验型的、改良型的自由主义多有赞美,而对欧洲激
进式的、建构型的、革命性的自由主义多有批评,我国的自由主义者们也跟着“反革命”,但他们
没有分析一个为什么。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因为欧洲大陆的人均资源条件远远比不上英美,而不是
欧洲大陆缺少英美式的“传统和观念”. 四、 自由主义受到的挑战由于人均经济资源的变化不
已,自由主义在西方历史的命运也起伏不定。总的来说,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希腊文明
和以耶稣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都不是自由主义的。近代以来的欧洲大陆文明也不是哈耶克心目的中
自由主义。真正符合哈耶克、波普尔的自由主义只出现在伯利克利时代的雅典(如果不管它的奴隶
制)、19世纪的英国(如果不管它赎卖奴隶和镇压殖民地人民)和美国建国后的大部时间(如果不
管它使用黑奴、屠杀印地安人和全球争霸)。
但是,自由主义总以三个理由使它在人类历史不会消失。第一个理由是人都在追求欲望的满足,
欲望满足带来快乐。自由主义建立在个人“人性”(性欲、物欲和权欲)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集
体“神性”(对尘世的否定,对肉欲的否定,对天国的想往)。由物质感观享受转向精神性的享受,
是少数“圣人”的特性,不是多数人的本性。第二个理由是历史上那些力求从精神和制度上控制人
的欲望及资源的集团,常常有不以身作则的时候。控制别人成了满足自己的手段。这使那些控制者
摆脱不了“虚伪”的形象。例如在大谈“存天理灭人欲”时代,皇帝可以三宫六院,达官贵人可以
三房四妾。人们宁愿自己去竞争,甚至在竞争在受苦,也不愿再受人摆布。第三个理由是人与人的
竞争促进了技术进步和更大的资源开发利用,没有力求欲望满足的竞争,社会就变成一个停滞的静
态社会。竞争严酷的社会,总强于竞争被压制的社会。
当前中国学界对自由主义的挑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认为自由主义导致了阶级
分化。在人均资源高度紧张和资源圈封闭的情况下,过度竞争只会是内部人吃人。也就是说,在此
前提上发展起来的强势集团,其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强势集团的发展是以弱势集团的被剥夺为代价,
并没有带动国家整体的发展。而且,竞争规则并不公平,强势集团并非建设者,而更多是强盗和小
偷。将这种观点延伸到国际关系上,则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凭借已形成的技术、金融、军事、文
化优势,按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制定全球竞争规则,是全球强盗。如此国内强盗与国际强盗联合起来,
中国多数人会被宰割,全人类就将受到压迫。这种观点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延续。这种观点并
非没有一定道理,因为中国城市强势集团的发展,没有通过打通国外资源空间来完成,相反却转向
对内挖掘。国内人均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加剧了国内人与人的矛盾和紧张关系。而且政治上的不平
等向经济领域的延伸,成为经济竞争不公平的重要因素,使城市强势集团身上总摆脱不开一股黑气。
如果不是靠对外掠夺,也不是靠技术进步,强势集团的崛起靠的是什么呢?当然,这种对自由主义
的否定,只是集中在财富的分配环节上,而在其它方面都与自由主义有一致之处:不否定欲望满足
这个前提,不否定技术进步是欲望满足的根本手段,不否定人均资源的占有和消耗提高的正面价值。
从人类历史上看,社会主义是对自由主义的一次很大的抗议和否定,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
根基。原因是社会主义只在财富分配和生产组织环节上对自由主义进行了否定,并没有在欲望控制
和技术手段上也给予否定,它的否定是不圆满的。当西方社会政府对分配环节进行一定干预,增加
一些政府启动的公共工程,发展福利社会,使财富从富人手中流出一部分到穷人手中,社会主义在
西方就多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了西方社会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主义被自由主义所包容消化了。
对自由主义的最彻底的精神否定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这就是西方绿色生态运动的发展。绿色
生态运动之所以彻底,就因为从欲望、技术、资源分配、制度等环节都对物质自由主义提出了挑战。
它首先从自由主义之根——物欲的放纵和满足——动刀子。它认为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相互依存的体
系,满足不了人类欲望无限的放纵和对资源的无限耗费,物欲放纵是邪恶的,是生态毁坏和人类危
机的根源。与传统宗教伦理不同的是,绿色生态运动没有将控制欲望的基础置放在“神”和“神性”
上,而置于“生态系统”这个概念上。这个依托是物质化的,是可以科学化的,也是人人可以感觉
到的,因此这是一个难以否定的基石。世界政治语言由此出现了一个绿色化的倾向。其次,绿色生
态运动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技术系统提出了否定,认为这种技术系统指向高度稀缺的自然资源,导致
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因此要开发丰裕的可再生的资源如太阳能。认为传统工业文明的技术体系和经
济制度不追求工业垃圾的回收利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因此要开发高回收低排放低污染的技术。
在分配环节,绿色生态主义既强调代际公平,也强调区域公平,强调资源封闭背景下要追求人与人
的公平与和谐,不能过分地强调人与人为敌的竞争哲学。认为传统的经济发展就等于毁灭人类的力
量的发展,经济的强大(以能耗物耗为标准)就是邪恶。从开源节流的要求来看,绿色生态主义希
望通过开发丰裕的可再生资源来开源,通过约束消费主义物欲、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资源回收
利用率来节流。可以说“稀缺资源自由主义”最大的敌人,将是“绿色主义”. 自由主义传统的敌
人社会主义,将会被融入绿色主义的力量之中来。
但是,面对自由主义的“三个理由”,一切反对者将如何回答呢?能否控制欲望而不专制?能
否控制者也受控制,使控制行为不成为损人利已的借口?如何将竞争导向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无
论对人还是对自然环境而言)的方向?
展望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自由主义的“三条理由”与绿色生态主义的“生态与公平”之间
的抗衡与斗争,交流与互补。到此,我想我已经说清了自由主义的约束条件。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自由主义在中国外起的争论,也大体推测得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了。
云南绿色经济研究院 杨鹏,2001年5 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