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著名学者萧功秦警告中国须谨防“苏丹式政权”
孙传炜
著名学者萧功秦警告,中国改革进入中期以后,地方官僚利益正在出现凝固化和自我封闭化的趋势,如果中央缺乏治理这种转型期“官僚病”的决心,在中国某些“天高皇帝远”的地区,可能出现完全基于个人化统治的“苏丹式政权”。
最新一期《战略与管理》刊登了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的文章。文章指出,意识形态的弱化和权威政治下的低政治参与,使体制对地方官员的约束力逐渐弱化,中国必须谨防部分地区因此产生“苏丹式政权”。
《战略与管理》是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主办的双月刊。这个研究会的领导成员多是已退休的“改革派”官员和解放军高级将领。
什么是“苏丹式政权”?萧功秦将它形容作一种完全基于个人化的统治:“此类权力者运用自己长期累积的群带人脉关系网,通过任人唯亲来从事腐败活动。”
萧功秦说,80年代以后逐渐成型的技术官僚政治,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对民间政治参与的严格制度限制,还有过去的全能体制遗留下来的社会组织模式,构成了中国现行发展模式的主要框架,这一模式对改革前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其弱点已经随着改革的演进而逐渐表现出来。
首先,以“低参与”为特征的权威政治排斥自下而上的资源分配,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官员接触经济事务机会的急剧增加难免提高腐败发生的概率。
“当严重的腐败发生率引起社会公众日益强烈的不满时,某些当政者与部分地方当权官员为了维护自己的非法利益,他们会以‘政治稳定’为理由,进一步抑制与排斥自下而上的对政府官员的批评。”萧功秦担心,低参与导致高腐败发生率,高腐败发生率导致强权威控制,强权威控制再反回来降低政治参与的恶性循环,可能因此形成。
另外,在权威政治下,经济精英和权力精英很容易进行非法的利益交换,“拥有资源的人群与没有资源的人群之间的差距将会在‘低参与政治环境’中进一步扩大”,进而制造社会阶层之间严重对立的局面。
“拉美国家在这方面是有严重教训的。”萧功秦警告:“如果人们失去对这种以抑制政治参与为基本特征的权威体制的消极面的警惕,这一体制就难以避免权力管理层腐败、社会不公以及两极化现象。”
在他看来,农村地区费改税难以推行,干部精简困难重重,中央保护农民利益诸多政令无法落实等例子,都说明了在低参与政治制度的保护下,地方一级官僚已因为没有有效监督机制的制衡,而逐渐形成利益垄断与排他性的分利集团。远华案主犯赖昌星式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正是个别地区出现“苏丹化”倾向的明显征候。
萧功秦认为,在未来十年里,中国不可能出现导致体制崩溃的“硬危机”,但地方政治广泛“苏丹化”导致中国“进入一种不死不活的软性危机状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执政层应在制度发展上有新的突破,来弥补权威主义对内生的矛盾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