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
从天龙八部看中国文化 作者:文美华
伦理制约下中国文化的特性 作者:怡 如
由伦理关系看令狐冲与岳不群的冲突 作者:游鲤绮
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看武侠小说 作者:婉 雅
--------------------------------------------------------------------------------
天龙八部看中国文化 作者:文美华
天龙八部中,萧峰、段誉是为大家熟知的人物,以下我们就从这二位中, 看看金庸笔下的人物呈现出哪些中国文化的现象。
在此部小说中,萧峰(即乔峰)乃是武功高强,义薄云天,素有「北乔峰 」之称的丐帮帮主,深受武林人士敬重。但是当丐帮长老在杏子林揭发萧 峰为「契丹人」的真正身世后,剧情急转直下,丐帮内部开始一分为二, 许多人开始动摇对萧峰的信任。萧峰退去帮主职位后,却遇养父母、玄苦 大师……接连被杀,只因身为所谓「五胡野蛮民族」之血统,便不得脱身 与辩解,直到萧峰为了要替阿珠治病,来到聚贤庄,引起许多不得已的冲 突与比武,他已成为武林中之公敌!
其实,无须知道萧峰在雁门关前自刎的结局 ,我们便可预料到萧峰将是无可避免的悲剧 人物!中国自古对「个人」的定义是建立在 「仁」(二人)上,对群体则是建立在「家 」、「家族」、「地域」的单位上,这种思 想稳稳地控制着中国的文化。当然在武林世 界中,这种地域种族之分也是常被金庸描述 的淋漓尽致,当萧峰沦为地域种族之外的地 位时,无论他有多少仁义道德的英雄事迹都 化成灰烬,立刻从圣人地位变成丧失仁义的 残暴者,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中,好 人只会出现在圈内,除非自己人,守自己帮 内规定,或是符合种族之内传统者。而一个 人在种族外建立关系时,他必须承受来自传 统的迫害与不了解,因此在中国文化当中正 如小说人物的遭遇一样,中国人一切「道德 」皆建立在「伦理」上。
在我们生活周遭随时都有很多例子可以看出 这些文化的特质:很多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 接受基督教后,反应常常出乎意料的生气, 泰半是因为这信仰的伦理架构与传统的家族 主义不相符合。其愤怒的来源不是因为道德 好坏而指责,而只因为信仰伦理架构的出入。
另一位主角-段誉,他是大理国的王子。段 家的一阳指神功,原本武林中闻名遐耳,但 段誉起初不愿习武,说道:「我学的都是儒家的仁人…,佛家的戒杀…, 忽然爹爹教我练武,学打人杀人的法子,我自然觉得不对头。」到入无量 山,迷恋上白玉雕成的女子─称其为「神仙姐姐」。这位逍遥派女子留下 白绸令其杀尽逍遥派弟子,段誉竟改变想法,说道:「想来她逍遥派的师 兄…害苦了她,……。这些人既害得神仙姐姐这般伤心,自是大大的坏人 恶人,你不杀他,他便杀你。」从以上可以看出,段誉的思想准则完全凭 其个人喜好,当与环境产生冲突时,便会发展出一套道理来自圆其说。段 誉此种性格,在往后无论是杀了人或是面对王语焉的不理采,一直不断的 出现。
这种性格也正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中国人说话常常「怎么说都有道理」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价值体系不固定,这是一种文化深层─标准是建立 在人身上,标准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是随个人修行而定。中国人不习惯 于思索「人生的目的」、「生命的起源」等抽象的问题其实也是受相对标 准的影响。让我们看看现在的例子:在塞车的时候看到人家不守交通规则 ,会大声责怪到处窜的车子;但是自己不守规则的时候,却说是为了空间 能充分利用;总之,就是不会责怪自己。
关于萧峰与段誉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两大特质:伦理制约 的权威与相对的价值体系。这种特质其实根源于中国儒道体系中,缺乏一 种对人性善论的质疑,缺乏一种在人世伦理之外寻找一种绝对正义的宗教 向度,所以把价值体系或放在人间伦常相对的关系中,或诉诸挣脱礼法, 投入自然抽象的「境界」追求。
--------------------------------------------------------------------------------
伦理制约下中国文化的特性 作者:怡如
中国是一个没有绝对标准的社会,基本上是呈现一种以五伦为主的制约文 化。对中国人来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有意义,如果将这些社会 关系都抽离,人就被蒸发掉了。所谓「仁者,人也」,「仁」是「人」字
旁一个「二」,亦即只有在二人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而 这「二人对应关系」即包含传统中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 友)。其实伦理规范原是好的,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维系整个
社会的秩序。但若我们太过重视伦理辈份的关系,以至于它成为我们行事 为人的唯一准则时,我们就不得不去正视其所可能带来「自我」的迷失。 金庸小说中所提及灭绝师太和周芷若的关系,便是一种在此五伦制约文化
下之典型。
在万安寺第七层的囚室中,灭绝师太觉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便在短短的 时间中,连续要周芷若答应三件大难事:先是立下毒誓,不许对张无忌倾 心;接着要她接下峨嵋派掌门职位;最后甚至要她以美色相诱张无忌而取 得屠龙刀和倚天剑。这短短的几分钟的话语造成了日后周芷若的性格变化 及注定了她与张无忌之间的爱情悲剧,小时候的周芷若本是个温柔细心的 女孩,连张三丰都称赞她「良心甚好」,从许多描述中,我们也不难发现 ,她虽然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女人却实无害人之心,只是后来她为了遵守恩 师的遗命,却不择手段、多行狡诈,可见在中国伦理制约对人的一生影响 力之大。
而在她们这段对话中,也突显出中国传统以伦常辈份为牵制的社会文化, 使得上对下的操控成为合理的事实,辈分在上者可以理直气壮地用伤心、 痛心的情绪或无限的权力,来逼使辈分较低者顺其意而行。其中问题就出 在,当一个社会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时,我们所遵循的就只是「别人」的标 准,且不易去质疑在伦理关系中所得到的教导,没有一个真正否定的批判 思维;但人并非都是完美的,我们可能因此将一个错误的教导奉为圭臬而 不自知,在中国就有许多愚忠愚孝的惨烈故事,实在值得我们深思。在伦 理规范下,我们习惯于遵从长辈的教训,而不曾深思过其中的对错;在另 一方面,对个人而言,在无形中「自我」便被抹煞掉了,而失去了自己判 断是非对错的能力,甚至使个人的思考能力渐渐消退而不自知。整个社会 也会因而固守传统,不容易产生改革,对社会的现代化更是一种无形的伤 害。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伦常辈份至上观」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 ,也是一个包袱;在这个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仅阻滞了中国文化的再更 新,也使得五千年来的中国人都必须受此束缚,受此压力。
--------------------------------------------------------------------------------
由伦理关系看令狐冲与岳不群的冲突 作者:游鲤绮
儒家文化是一个凸显"人与人交互关系行为"的人生哲学;在这种人与人 的关系中,以五伦为基础架构,而基本上五伦又以亲族关系为其中心价值
。这个价值系统,从家庭强调等级分明的和谐秩序,发展到社会系统强调 群体忠诚;简单来说,这种等级分明与忠诚,乃是要求个人为维护群体利 益,而作出自我牺牲。这种以亲族关系为架构的五伦,由父子而至君臣、
由兄弟而至朋友,至于超乎五伦之师生关系,仍为父子与君臣之延续。这 也就是所欲探讨『令狐冲与岳不群』的复杂关系。
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岳不群,名为师徒情同父子,即便后来种种因素 ,使得父者不父,子亦不能不子;使令狐冲深陷五里迷雾,潜意识的逃避 面对事实。由于受这种关系所牵制,基于师徒等级,忠贞孝顺,岳不群永 远是高高在上的君子,是仁者表征,权威表露无疑。可以说令狐冲一生遭 遇到的离奇波折,包括心爱的小师妹、敬重的师母、尊崇的师父……与自 己关系最终全数变质,他都无法给自己合理的解释。
当令狐冲落入这样的关系之中,扮演大师兄、大弟子的角色;令狐冲仍是 笑傲江湖中唯一的超然者,原因是他虽然执着于角色之中,却有一颗放荡 不羁又遵守天法的赤子之心,更可以说是他选择了伦理人情之外更高的道 德"义",最后终于挣脱这层关系界限,从岳不群到任我行,都不能教令 狐冲迷失在抹黑的复杂关系里。
正确的来说,令狐冲一直是活在关系当中,只是作者制造了种种情境,使 他有机会暂时离开这层关系而存在,也就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角色关系,以 行「义」结案。所以严格来讲,令狐冲本人是没有能力自行挣脱儒家伦常 辈份限制,以清楚看待「义」的本质的。
--------------------------------------------------------------------------------
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看武侠小说 作者:婉雅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作者孙隆基尝试以另一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就 是分析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仁者,人也」;而「仁」是由「二人 」组合的,所以中国的个人是由群体来定义的,与西方对个人的定义不同。
西方存在主义者认为:一个人只有从所有的社会角色中撤出,并且以「自 我」作为一个基地,对这些外铄的角色作出内省式的再考虑时,他的「存 在」才开始浮现。而中国人则是由社会关系与角色中来定义自己,将明确 的「自我」疆界铲除。
武侠小说描述的一般人总是不管对方这个人行事是好是坏,只问他是属于 哪个武林门派,属于哪个群体就决定了他是哪种类型的人,所以如果投身 所谓「名门正派」就被视为「正人君子」,反之入邪教就成了十恶不赦的 坏蛋,很难翻身。即使常遇春让张三丰觉得钦佩,但还是特别交代张无忌 不可随常遇春加入邪教。
令狐冲个性豪放,不管什么派别,结交不少江湖绿林好汉,但被其它「名 门正派」视为异数,受到排挤,只因他太过于「自我」,不懂「规矩」。
更悲惨的例子是刘正风,原本应是金盆洗手的好事,却被有心人利用结交 邪教份子的名义,与曲洋真挚的友谊不容于「名门正派」,结果造成两人 被逼死的悲剧。
既然「个人」在中国社会上是不合法的,因此追求个人利益更是不容存在 的。在西方每个人都可在已规定好的游戏规则下争取自己最大的的利益。 在中国的文化下个人不能明目张胆地争取权利,结果只能假「公」济「私 」。
岳不群表面上是为了五岳派的未来才勉强接下掌门,事实上他已计画良久 ,而且他善用心机,打着为团体的名号,很和大家的胃口,自然容易被接 受,而左冷禅为己之心表现地太明显了,少林、武当与恒山早有防备之心 ,不易成功。
反正要做什么事,不管是为公或为私,都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要为 整个团体有利的说词才容易成功。
孙隆基也谈到:道家是反对「二人」关系而主张「一人」的,它反映出的 往往也是个体爱惜羽毛、明哲保身、不要好出头的倾向。在缺乏个人主义 的中国文化中,道家甚至还可以为少数个体提供局限的个人主义表达方式 ,那就是一种超脱尘世的飘逸的生活型态。然而,与现代西方人在世俗中 容许每一个「个体」做自我表现的情形不同,道家式的飘逸总包含一种从 世俗中隐退的意向。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我觉得最典型的道家人物就是张三丰;另外在「倚 天屠龙记」与「笑傲江湖」的结局都是男主角隐退山林不问世事,可见金 庸是向往不受礼教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同,道家式的飘逸总包含一种 从世俗中隐退的意向。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我觉得最典型的道家人物就是张三丰;另外在「倚 天屠龙记」与「笑傲江湖」的结局都是男主角隐退山林不问世事,可见金 庸是向往不受礼教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也许这也是在传统中国文化下
能够让个人觉得有「自我存在」意义的唯一选择吧!
设计制作:心灵小憩, 1998-2002
欢迎和我们联络:gospel@life.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