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丁松泉

 

“开放社会”理论对索罗斯的影响

 

 

  乔治。索罗斯由于他在全球金融领域纵横驰骋,特别在东南亚翻江倒海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而有"金融大鳄"之称。同时,这位金融大鳄凭借他在金融市场投机赚来的大笔资金,建立"开放社会基金会",在东欧、前苏联、南非等地,致力于促进当地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本文试图分析"开放社会"理论对索罗斯的影响。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1949年,索罗斯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当时的伦敦经济学院是哈耶克、波普尔等保守主义思想家的大本营。在他们两人的影响下,索罗斯确定了自己的治学方向。他特别沉醉于波普尔的理论,并试图成为一名哲学家,写过一本名为《意识的障碍》的书稿,把它送交给波普尔。他没有足够的天赋使他成为一名哲学家,但波普尔的认识论,特别是他的"开放社会"理论,对索罗斯影响至大。他在金融市场取得成功后,就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促进"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的活动之中。

  按索罗斯的说法,"开放社会"一词是亨利。柏格森在他于1932年出版的《宗教和道德的两个起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柏格森认为,伦理的起源一个是部落,一个是宇宙。前者使社会封闭,后者使社会开放。波普尔出版于1945年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则为索罗斯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开放社会"成为他的认知框架,建立"开放社会"成为他奋斗的一个目标。

  构成波普尔"开放社会"理论的认识论基础的是他所谓的批判理性主义。他认为,人类是力求在活动中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动物,但在试图解决问题时,又常常遇到并造成新的问题,有些问题事先无法预见和确定解决的方法。因此,人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管不断取得进展,但从未达到完美和终点,总有新的问题或遗留问题等待他们去进一步解决。因此,人类是既理性又易犯错误的动物,人类的知识从本质上是易犯错误的。

  这一认识论的论断对波普尔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政治含义。他反对整体论的(holitic)或乌托邦的社会工程,即可能根据某种"蓝图"通过整体的社会改造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计划。他说:"我们应该预料到,由于缺乏经验,我们会犯很多错误,只有通过一种持久而勤勉的小幅度调整过程,才可能消除这些错误;换句话说,只有运用我们倡导使用的零星工程的理性方法,才能做到这一点"(1),乌托邦主义是行不通的。他相信,"乌托邦计划永远不可能按照他们被构想的方式得以实现,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行动曾准确无误地产生出期望的结果"(2)。他因而赞成渐进的社会工程(piecemal social enginnering),一种谨慎的改良主义方法。他把乌托邦主义和历史决定论当作他思想的敌人这两者必然将我们带入"封闭社会",一种极权主义强制下的"封闭社会",而非原始状态下的"封闭社会",因而它们是开放社会的敌人。在波普尔看来,"开放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不同类型的自由--思想自由(批判现有信仰的自由),还有个人在更具变动性的社会结构("社会流动性")中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个人关系和个人职业的自由--大为增加。理性与社会流动性的必然结果,就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即希腊人所说的自然和习俗)有了明确的区分--前者不能变化和改动,后者可以"(3)。波普尔认为人类社会只有两种发展的终极形态,一种是"封闭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信仰同一种理论;另一种是"开放社会",人民得以摆脱国家的控制与袭扰。在"开放社会"中,不同的理论和价值可以共存,人民有足够的自由,这种社会虽然可能不稳定、不安全,却远比"封闭社会"优越。波普尔把古代雅典社会视作"开放社会",把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统治下的社会视作极权主义的"封闭社会"。

  波普尔在书中的观点,按索罗斯的理解即是:"波普尔证明,诸如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等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个共同要素:它们都声称掌握终极真理。由于终极真理是人类不可能获得的,这些意识形态为了推行其对社会的看法,不得不借助于压迫手段。波普尔将这些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与另一种看待社会的观点相提并论。这种看待社会的观点承认,没有人对真理拥有垄断权,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利益,而且,为了使不同的人们能和平地共同生活,需要一些机构。这些机构保护公民的权利,并确保选择自由和言论自由。波普尔把社会组织的这种形式称为开放社会。极权主义意识形态是开放社会的敌人"。(4)索罗斯曾经生活在纳粹的铁蹄之下,又曾生活在共产党执政的匈牙利,然后到了英国。由于他个人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对他触动很大,他向波普尔提交了几篇论文,两人相处融洽,波普尔成为索罗斯的导师。传记作家说,"波普尔对索罗斯最大的冲击是鼓励这位青年学生严肃地世界运作的方式,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宏大的哲学体系来解答这个问题。"索罗斯未能成为哲学大家,但是,"在后来的时间里,索罗斯在东欧和前苏联推进开放型社会的形成,他总是把波普尔教授引为他慈善举动的激情的根源。"(5)索罗斯回忆说:"1940年代末,我还是一名学生,当我读到这本书时,我已在匈牙利亲身经历过无论是纳粹统治,还是共产主义统治。这本书以其启示力量打动了我。"(6)

  索罗斯没有能够成为继承波普尔学说的哲学大家,他对波普尔开放社会理论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并试图加以阐述,但显得非常琐碎,实际上只是结合了波普尔的学说,谈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感悟。他接过了波普尔"可错性"的概念。他说:"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思维和我们的社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完美总是在躲着我们,我们设计的任何东西都有缺陷。因此,我们只好选择并满足于次优:一种不完美但总是愿意不断改善的开放社会。这就是开放社会的概念--一个接受改善的开放的社会。开放社会比封闭社会更有优越性,因为即便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变化,后者也会拒绝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我们的可错性,这是发展和进步的关键"(7)。他认为,"开放社会给予我们改善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机会,也是因为它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性。。。。。。一个封闭社会妄想追求不可能得到的完美和永恒;而一个开放社会则承认人类的现实状况"。(8)他建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为开放社会确立了七个基本原则:"定期的、自由公正选举;自由和多元化的媒体;由独立的司法机构支撑的法治;对少数族裔权利的宪法保护;尊重产权,并为弱势群体提供机会和安全网的市场经济;和平解决冲突的保证;反腐败的法律得以执行"。(9)他认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以及选择自由可以从我们的可错性中直接得出:因为终极真理是不可及的,所以就必须允许人们思考并做出自己的选择";"思想自由允许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存在,而选择自由则允许市场机制的运行"。(10)他把社会正义感作为开放社会的核心原则之一,因此认为富人应该帮助穷人,而且应该跨越国界。他把私人财产权看作是个人自由的基本保证,因而是开放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他意识到,没有一大批拥护开放社会基本原则的人,开放社会就无法建立。因此他认为,"要使开放社会成为一切,人们就必须把开放社会作为理想的组织形式。"(11)他不满足于在一个国家内部建立开放社会,主张将世界上的民主国家组成一个联盟,"为建立一个全球开放社会而奋斗"。他希望"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开放社会的发展;建立一些指导国家与公民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则和机构",并"把国际政治架构建立在开放社会原则之上"。(12)他相信,开放社会的概念能够提供一些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他进而建议宣布"创立和维护开放社会是外交政策的目标之一"。他把前苏联和东欧地区当作倡导和推进建立开放社会的重点。他说,"在世界其他地区,倡导开放社会是许多具有竞争力的目标之一;在前苏联集团,倡导开放社会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在我看来,甚至核问题也应该服从开放社会的倡导"。(13)他主张发挥联合国在推进全球开放社会建立方面的作用,他认为"新的世界秩序必须建立在联合国的基础之上",他要求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通过建设性的支持,促进前苏联地区向开放社会转变。(14)

  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在成为金融家后,索罗斯便投身于建立"开放社会"的活动之中。索罗斯于1979年建立开放社会基金会,他赋予它的使命是"帮助打开封闭社会,帮助开放社会增加活力并培养批判性思维模式"。(15)他曾在南非实施他的援助计划,但没有取得成功。1984年,他转向共产党执政的东欧国家,在匈牙利开始建立基地。他把注意力放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主要是基于他自己的准则:"任何不受当局监督或控制的活动或团体都会产生更多的选择,从而削弱教条主义的垄断力量"。(16)他先后在31个国家建立他的基金会的网络,他希望这些网络将帮助促进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每年的捐款从1979年的300万美元升至1993年的3亿美元。他企图通过他的基金会的活动,推动苏联东欧地区共产主义体系的崩溃,从而帮助这些地区建立开放社会。他回忆说:"在我刚开始参与时,共产主义已造成遍及该地区的封闭社会。国家受共产党支配,而社会受国家支配,个人受共产党和国家机构的支配。共产主义信条声称体现了终极真理。只有通过对现实作出大量暴力行为,它的原则才能得到实施,而且,即使在那时,这些原则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得到维持。信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信条对人民思想的影响力日益衰弱,直到共产主义终于垮台。在1989年,曾有过陶醉的时刻,当时人们觉得摆脱了暴虐政权。这个时刻本可被用于启动向开放社会的转变。正是这个机会引诱我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向开放社会转变的过程"。(17)

  在匈牙利,政府一直严格控制着印刷出版的机器,防止它们被用于颠覆政权的目的,索罗斯便决定向匈牙利图书馆、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400台复印机。索罗斯承诺,只要政府不干涉它们的使用,他就会捐赠复印机。他还在布达佩斯创办一所新的大学--中欧大学。他曾坦承:我的基金会在匈牙利的目标是支持可供替代的活动。我知道,当时盛行的共产主义信条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它是一种教条,只要它被揭露另有可取而代之的抉择,它将变得不能长久存在。这种方式被证明是有效的。开放社会基金会成为支持匈牙利的文明社会的主要源泉,而文明社会越是繁荣,共产主义政权就越是衰落。(18)

  1980年,他开始支持捷克斯洛伐克的"宪章77"运动,这项运动主张国家必须承认和保证基本人权,维护言论自由、宗教意识形态自由。1981年,他开始支持波兰"团结工会"运动。1986年在中国建立基金会(1989年关闭)。1990年起,他在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建立了基金,提供商业和管理培训,资助学者旅行,提供奖学金和英语培训。1992年,他捐资1亿美元支持前苏联的科学家和科学研究。1996年,索罗斯在萨拉热窝推行三项计划,即创设一个就业银行,为私人小企业提供贷款和支持独立媒介。他认为,独立媒介对于自由选举因而对于建立开放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他还委托编写近1000种新的教科书,以取代俄罗斯学校中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教材。他在俄罗斯帮助进行互联网的基础建设,向5000个地方图书馆提供书籍。他对改造俄罗斯社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说,"对开放社会的追求甚至是斯大林恐怖统治都无法扑灭的火焰,我坚信,不管俄罗斯的未来如何,这个火焰都将会在俄罗斯大地上继续燃烧下去"。(19)

  随后几年,他还在美国推行"新美国计划",资助合法移民。他说:"一个开放社会要开放边界"。(20)波普尔开放社会的理论启发我们,不能封闭一种理论和一个社会,如果变成一种僵死的教条,变成一个封闭停滞的社会,理论和社会都将会破产。前苏联和东欧在这个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动地开放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开放自己的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索罗斯的思想并没有任何深刻过人之处,但"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位思想家,使其思想和金钱如此紧密地结合,使其理论和实践如此紧密的结合。"(21 )他凭借他的资金所从事的一些活动,对有关的国家和地区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乔治。索罗斯是一种社会思潮和理论影响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最典型的个案。从索罗斯的个案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首先,应当充分重视社会思潮的颠覆性的影响力。一些新的社会思潮和理论的传播,将冲击现有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理论或社会秩序,成为具有批判性的力量。"开放社会"理论是非常具有批判力的社会理论,索罗斯正是借助于这个概念,借助于波普尔为他提供的视角和方法,来审视社会,并从中获得了批判社会的力量和激情,进而从事他所希望的社会改造。其次,重视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

  在年轻时代受什么样思潮的影响,接受什么样的理论,往往影响人一生的行为,在索罗斯那里,我们发现,波普尔的思想给予他终身的影响。他没有成为继承波普尔思想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但波普尔的思想却深埋于他年轻的心灵,并对他一生的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为金融家的索罗斯,其行为却如同传教士,热衷于从事他所企望的推动"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实践他年轻时的梦想,落实他年轻时代接受的理念和思想。第三,重视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思潮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社会的深刻变化,伴随社会新矛盾和新问题的出现,传统的居支配地位的理论体系或社会思想常常会受到冲击,新的思潮和理论凭借着转型期的空间和土壤不断得到传播,常常会影响对现实感到迷惑或不满的人们的思想和信仰。如果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理论不与时俱进,变成缰死的封闭的教条,就无法应对一个又一个社会思潮的挑战。加入WTO 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也将有更多方面的转型,如何让建设性的思想和理论主导社会,影响青年,值得我们研究。

注释:

(1) 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卷,P314。

(2) 同上书,P308。

(3) 迈克尔。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商务印书馆,2001年,P240-241。

(4) 乔治。索罗斯:"资本主义的威胁",〈〈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第7期,P21,原文载美国〈〈大西洋月刊〉〉1997年第2期。

(5) 罗伯特。斯雷特:〈〈索罗斯旋风〉〉,海南出版社,1998年,P41

(6)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第7期,P21

(7) 乔治。索罗斯:〈〈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2001年,P48。

(8) 同上书,P49

(9) 同上书,P152

(10) 同上书,P150

(11) 同上书,P154

(12) 同上书,P324

(13)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第7期,P19。

(14) 同上,P20。

(15) 〈〈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P124。

(16) 同上书,P125。

(17) "论开放社会",〈〈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第7期,原文载美国〈〈外交政策〉〉季刊,1995年春季号。

(18) "资本主义的威胁",〈〈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第7期,P22。

(19) 〈〈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P281。

(20) 杨健、高晓航:〈〈相信自己的虚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P305。

(21) 同上书,P3。

 

      上网日期 2002年04月10日

 

Copyright?2000 csdn6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社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