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苦难神学
基甸

上帝与苦难
     ——二十世纪神学家如是说

     ******************************************************************
1999.921大地震让人追问:「上帝真的是慈爱的吗?」
******************************************************************

  20世纪是一个苦难深重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让曾经对人类社会的乐观与进步深信不疑的人文主义显得尴尬。而另一方面,苦难的问题,也对相信至善至爱而全能的上帝的基督教信仰和神学,产生很大的挑战与冲击。这些在网络上关于基督教信仰的争论中已经非常明显。在网络对话中,批判基督教最常见的质疑就是「旧约里面的上帝杀人如麻,血腥残酷」的问题。当基督徒用「上帝的公义」对这个问题进行响应的时候,「恶有恶报」的部分也许还能够被质疑者认为有点道理,而「无辜受苦」(我得首先说明一下,我并不认为有些「无辜」的是真正「无辜」)的「天问」却确实很难用上帝的公义来解释。如果真正无辜的人蒙受苦难,甚至如约伯那样达到「义人受苦」,问题显然就已转化为「苦难」的问题。(所以我看待这类质疑,实际上都等于是在看待苦难的问题。)

  也许正是因为20世纪特别残酷的历史现实,20世纪的神学家们对“上帝与苦难”的问题有非常多的论述。“上帝受苦”的“苦难神学”特别为20世纪基督教趋于“多元”的神学思想所重视,为各路神学家所强调:诸如卡尔.巴特的“上帝的苦弱”、邦霍华的“上帝的痛苦”、乌纳慕诺的“上帝的忧苦”、别尔嘉耶夫的“上帝的悲剧”、赫舍尔的“上帝的悲怆”、云格尔的“上帝的受难”,以及莫尔特曼的“十字架上的惨情”。

  其实“苦难神学”本身并不是那么“新”的神学。早在1518年,马丁路德在阐述“因信称义”的十字架神学的时候,就指出:十字架上的上帝不是通过力量和荣耀来将自己彰显,而是在苦难和十字架上显示给人,使罪人能够得以“因信称义”。所以唯有通过对十字架上的上帝的认信,罪人才能“因信称义”,而且只要通过对十字架上的上帝的认信,罪人就能“因信称义”(“唯独耶稣”、“唯独恩典”:无论基督徒的行为多么“属灵”,都不“足以”在上帝面前称义,基督徒的罪得赦免而“称义”,完全是上帝的行为,上帝的恩典。)20世纪的“苦难神学”只不过是更具20世纪的时代性而已。

  苦难常常是人们抗议、起诉上帝、否定上帝甚或诅咒上帝的理由。因为“万能”的上帝“应该”为人被遗弃在苦难之中负责。卡缪曾说:「即使接受上帝存在,伊凡(托斯妥耶夫斯基著作「卡拉马助夫兄弟们」中的主角之一)也不会在人类遭受的苦难面前向上帝屈服,反而在对人类遭受的苦难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以后,怒火越烧越旺,最后把「即使你存在」变成「你根本不值得存在」,甚至变成「你就是虚无」。。。」因为苦难得不到说明,人类的受苦似乎就成为拒绝上帝的理所当然的理由。

  苦难是各种宗教和哲学都无法逃避的主题,各种信仰也力图解释苦难,给一个合理的说法。但是,苦难一直是个无解的问题,尤其是「无辜受苦」。在这个「事实的实存」面前,一切解释恐怕都苍白无力。莫尔特曼曾说,即使勾消了上帝,人的苦难仍然得不到说明,也丝毫得不到减轻。天主教神学家汉斯.昆公正地指出:无神论哲学和虚无主义者(如尼采)提倡的人自己承担自己的命运--包括苦难的命运,结果是使人自己成为人类无边苦难的被告。这一点连卡缪自己都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