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印尼五月排华暴动后全球华人网络动员的意涵:
华人跨国公共领域的形成?
龚宜君、张翰璧


(中央研究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画博士后学者)


摘要  印尼1997年五月暴动发生时,由于个别国家或团体对政局影响的轻重有别,世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生争民主的示威活动、印尼政坛的寡头政治、苏哈托政权的亲贵主义以及印尼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过后,才有部份报导指出华人的产业被暴民抢夺与烧毁,其中有关印尼华人妇女被强暴杀害的讯息,引起了全球华人的集体抗议。  在各新闻媒体开始报导华人妇女受害的同时或更早,网际网络上即有许多印尼华人受害者与目击证人在网上现身说法,传布暴动的情形。相当程度上,印尼华人妇女在今年五月暴动期间所受到之暴力侵犯,透过网际网络、大众媒体、各国华人的非政府组织、世界人权组织等国际民间社会的报导与关切,才得以引起国际舆论的注意。在信息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经由媒体、网际网络、非政府组织(NGO)的信息流通,似乎提供人们另一种申诉的管道,形成超越民族国家(nation state)疆域与国家主权的准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企图在民族国家「不干预内政」的政策下作为制衡国家内部暴力的重要手段。此外,在这个跨国性的准公共领域中,一个华人的跨国性公共论坛(transnational publicness)似乎也在形成中。  如果会有一个跨国界的华人社区存在的话,网际网络应该就是这个社区的电子连络道路。目前约有三千多万的海外华人(不包括台湾)居住在全球135个国家中,而这其中至少有4百万全球华人是网络的使用者及计算机专家。这些为数不少的网络使用者经由网络上的互动对社群意识与认同应该会有相当的影响。如果说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透过网际网络,沟通境界更趋宽广,可以达到全球联机、多元沟通、双向互动的公共空间在网际网络上出现,而出现电子初基公众,形成虚拟的计算机社群(virtual cybernetic community)的话,那跨国的华人社群应该也有可能形成这样一个想象的社群。这个社群并不以传统主权国家疆域为界,也非受单一国家机关的统治,当他们以共同的关怀形成公共领域时,对影响所及之国家政经、社会文化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