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评论网:中华政制之道 网站首页|公法新闻 | 公法专题 | 公法评论 | 公法时评 | 公法史论 | 西语资源

公法时评 | 公法文献 | 资料下载 | 西语资源 | 公法书目 | 学人文集 | 公法论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公法评论网全新改版,请继续支持本站。浏览旧站请进入:经典旧站。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在线投稿系统
全站搜索:
往日专题列表
·公法专题
·中华政道专题
·新中道专题
·财产权与宪政专题
·民族主义专题
·普通法专题
·基督教神学专题
·法与法治专题
·公民专题
·现代性专题
·联邦主义专题
·法律与宗教专题
·表达自由专题
·宪政专题
·公民社会专题
·自由主义专题
·制度专题
·复杂系统理论专题
·乡村民主专题
·自生秩序专题
·违宪审查专题
·民主专题
·约法专题
·户籍制度专题
·美国世贸事件专题
·美国宪政专题
·美国总统选举专题
·身体专题
·佛教专题
·儒学专题
·女性主义专题
·维特根斯坦专题
·江湖与政治专题
·解释学专题
·哈贝马斯专题
·休谟专题
·柏克专题
·施特劳斯专题
·施密特专题
·哈耶克专题
·毛泽东专题
·苏格拉底专题
·康德专题
·后现代主义专题
·卢曼专题
·诺齐克专题
·德沃金专题
·罗尔斯专题
·互联网理论专题
·马丁路德专题
·选举制度专题
·英雄专题
·SARS事件专题
·公共领域专题
·新乡村建设专题
·悼念杨小凯及中国宪政之路专题
·文化保守主义专题
·亚洲宪政专题
·亚洲宪政专题二
·毛泽东专题2
·学术自由专题
热门文章
本站推荐
相关文章
·魏汝久: 中国维权律师忧思录
·张千帆:宪法实施靠谁?——论公民行宪的主体地位
· 杨学林:死磕派律师
·建三江事件分析:莫談國是 - 維權律師的罪與罰
·张曙光、姚监复、范亚峰等:从范、郭两案看中国之现状——范
·曾繁旭 黄广生 刘黎明: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
·维稳新手段:从抗议者的社会关系入手
·吴强:美国奥-克政府的激进主义谱系
·吴强:社会运动重塑美国政治——民主党阿林斯基主义溯源
·王晓渔:社会运动正在穿越转型三峡
·丁学良:中国维稳体制是一个“次坏”选择
·刘琳:“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
·笑蜀:组织化维权:告别维稳时代的必由之路
·南方都市报:环保运动推动台湾向民主社会疾行
·王金红 黄振辉:社会抗争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视角述评
·彭晓芸:维稳体制不可持续 启动政改才是正道
·曹志:维权律师的维权逻辑
·吴强:何为政治,什么抗争?——评于建嵘《抗争性政治》
·赵鼎新 潘祥辉:媒体、民主转型与社会运动
·王涌:解读维稳逻辑
·校园“飙车”案与维权模式研讨会纪要
·江西宜黄拆迁事件折射微博维权力量发酵
·陈映芳:行动者的道德资源动员与中国社会兴起的逻辑
·范亚峰:中国体制内改革动力已基本衰竭
·个案与草根维权研讨会纪要
新站信息统计
·共有文章:2811篇
·共有评论:1135条
·文章阅读:1709786人次
·今日更新:5篇
维权运动专题
当前位置 :主页 > 公法专题 > 维权运动专题 > 列表
 
维权运动专题熊光清:中国网络社团兴起的影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来源:学术中华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网络用户的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络社团大量兴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中国网络社团的兴起对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社团的兴起有利于...
作者:发表于:2010-05-10 09:30:12 点击:312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宋迎法,李翔: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
来源:《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摘要:在梳理国内外的一些专著与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时代中国网络政治的研究情况。当前中国网络政治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国内发表的研究电子政府、电子治理的相关著作不少,并且理论...
作者:发表于:2010-05-01 09:37:40 点击:449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草根维权与公民社会研讨会纪要
  2010年4月10日下午,基督徒法律人团契在北京围绕“草根维权与公民社会”的主题展开了探讨。学者、法律人范亚峰、李和平、胡石根、江天勇、黎雄兵、李方平等近二十人参与了研讨。 范亚峰弟兄首先介绍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公民社会...
作者:发表于:2010-04-15 09:02:25 点击:606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王英:网络新社会运动中的集体认同感建构
作者:王英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来源日期:2009-12-16     人民网讯 “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论文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南京大学共有10篇论文获奖,《网络新社会运动中的...
作者:发表于:2010-04-12 14:52:05 点击:447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曹英: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流程、节点与心理接受机制
作者:曹英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01期   摘要: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期中国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救济的一种手段。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激化与平息的整个过程中,群体信息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传...
作者:发表于:2010-04-02 08:44:17 点击:340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 草根维权与法治研讨会纪要
                     &...
作者:发表于:2010-03-23 12:56:20 点击:432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范亚峰:从教会维权到中道维权模式
  ——政教关系的转型模式学术研讨会发言 范亚峰 我们今天的会议关系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政教关系的模式,另一个是政教关系转型的模式。刚才丁谷泉先生透过一个个案来讨论了教会维权的动员模式,而汪正飞先生发言的立足点与政教...
作者:发表于:2010-03-15 00:05:26 点击:626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汉娜·阿伦特:论公民不服从
1970年春,纽约律师协会为纪念百年诞辰举行研讨会,会议的主题十分低沉——“法律消亡了吗?”了解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样绝望的呼喊,会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是因为街头犯罪的激增,还是因为深刻地洞察到,...
作者:发表于:2010-03-02 09:59:58 点击:333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陈潭 黄金:群体性事件:若干理论的多向度阐释
*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6期       内容提要: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大时期,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结构...
作者:发表于:2010-02-26 15:17:02 点击:305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知青回城——一场被遗忘的维权抗争运动(图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10-2-13 9:23:00    英 国《中国季刊》2009年第三期发表了一篇专题论文,题目是“我们要回家——云南西双版纳知青1978&mda...
作者:发表于:2010-02-13 10:01:17 点击:440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范亚峰:维权模式的要素和理论基础
维权模式的要素和理论基础 范亚峰   我先从一个背景谈起,就是党国逻辑和社会逻辑的碰撞。20世纪有两种党国逻辑,国民党的党国逻辑和共产党的党国逻辑,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二者都有党、政、军、主义、领袖五合一的框架。就中国大陆而言,最近这三十年...
作者:发表于:2010-02-09 10:44:39 点击:617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单光鼐:尽快开启越来越逼近的制度出口——2009年群体事件全
    群体事件仍处于初始阶段   ...
作者:发表于:2010-02-05 07:47:45 点击:503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黄家亮: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多重困境与行动逻辑
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多重困境与行动逻辑 ——基于华南P县一起环境诉讼案件的分析[1] 来源: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 来源日期:2009-5-9     一、引言   ...
作者:发表于:2010-01-23 07:39:08 点击:238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范亚峰:法治与公民社会
范亚峰 主持人: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参加“传知行”转型论坛,今天我们邀请到范亚峰博士。范亚峰博士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法学学者,同时也是今年正在兴起的家庭教会的一位领袖,是在做神学研究的一位重要的学者,担负着很多...
作者:发表于:2010-01-06 12:52:39 点击:1487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应星:“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
———两个个案的比较 作者:应星 来源:《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6期   提要:本 文从中国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情感体现方式———“气场&rdquo...
作者:发表于:2009-12-21 08:17:03 点击:407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许章润:中国步入训政初期
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曾经天才预言,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必将经历军政、训政与宪政三阶段。此后包括台岛在内的中国转型历史,说明这一预言多少已经变成了现实。此刻断言“中国已然步入训政初期”,根据在于据此而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基本...
作者:发表于:2009-11-23 10:12:32 点击:578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陈永苗:鹿鼎在于公民社会——评社科院开除范亚峰事件之二
陈永苗   因从事教会维权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基督徒范亚峰于2009年11月2日被以“政治”原因遭开除,法学所有关领导和人事部门宣称是“不再续聘”。   被体制炒鱿鱼,还是炒体制的鱿鱼?很显然范亚峰是后者...
作者:发表于:2009-11-19 09:46:41 点击:1014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赵鼎新: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
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 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 作者:赵鼎新 来源:《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本站发布时间:2009-11-18 14:30:18        [提要]本文批判地总结了2...
作者:发表于:2009-11-18 17:40:17 点击:842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刘同苏:结社自由与家庭教会
刘同苏     尽管家庭教会的登记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可多数关注者依然把这一问题仅仅看作宗教问题。实际上,虽然家庭教会的登记涉及了信仰的内容,但在法律 形式上,家庭教会是以一般民间团体的身份实施登记。所...
作者:发表于:2009-11-17 10:57:56 点击:534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陈永苗:维权运动与基督教政治的复兴
   ——纪念团结工会被承认25周年 陈永苗 从原始基督教会到天主教,再从宗教改革再到二战之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政治精神当中,基督与敌基督的消长,呈现住一个对称的结构,从原始教会到罗马天主教,就像在敌基督...
作者:发表于:2009-11-15 22:51:20 点击:398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江立华,胡杰成:“地缘维权”组织与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基于对福建泉州农民工维权组织的考察 来源:社会学视野网   摘 要 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现行策略难以切实发挥有效作用,维权困境的根源在于农民工缺乏真正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本文从农民工自组织的...
作者:发表于:2009-10-07 10:26:36 点击:297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季卫东:个人安全保障与宪政
   ...
作者:发表于:2009-10-06 18:51:00 点击:359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单光鼐、蒋兆勇:县级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矛盾对立
作者:单光鼐 来源:《领导者》杂志第29期 [内容提要]现在地方上出现的“乱子”就是地方的上层精英制造出来的当地政府与民众的冲突,而不是农民和国家的矛盾。从本质上来看,群体性事件最终还是归咎于利益的冲突上,县域环境冲突的...
作者:发表于:2009-09-15 16:56:29 点击:710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刘晓艳:制度限制下的维权运动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01期   摘要:社会领域与政治领域的边界不是固定不变的,两者的活动范围是有弹性的和可以伸缩的,社会领域的边界,有可能成为政治领域的边界。从结构和话语的角度来看,社会领域的自觉、社会领域与经济领域...
作者:发表于:2009-08-12 10:16:32 点击:403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李凡:维权式民主的出现和发展
《背景与分析特刊第29期》 2009-7-6 16:20:36 李凡          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在中国的民主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民主发展态势,这就是以公...
作者:发表于:2009-07-09 11:55:48 点击:363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网络对中国民主发展的影响”座谈会会议纪要
《背景与分析194期》 2009-6-24 14:13:20 史雪莲 2009年6月21日下午,世界与中国研究所举办了“网络对中国民主发展的影响”座谈会,北京的一些学者、媒体人士、律师共1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世...
作者:发表于:2009-06-25 10:15:46 点击:876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邓玉娇事件的政治意义”座谈会会议纪要
背景与分析 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第193期2009年6月16日 “ 2009年6月13日,世界与中国研究所举办了“邓玉娇事件的政治意义”座谈会,北京的一些律师、学者、媒体共1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
作者:发表于:2009-06-16 20:02:28 点击:1724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范亚峰:太石模式与程序政治——民权论之三
 ...
作者:发表于:2009-05-27 14:08:35 点击:284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胡元梓:当代西方政治冲突解决理论研究述评
 ...
作者:发表于:2009-04-27 08:21:08 点击:547 评论: 查阅全文...
维权运动专题范亚峰:权力监督与法治民主——民权论之二
         当代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利益集团化,及软政权化,1体现了党治秩序的危机,而秩序危机折射了规则的危机。以程序理性的规则与秩序理论2分析权力监督问题,可认为权力监督的要点在于生成中国社会的正义规则,由此促进新的法律秩序与伦理秩序的...
作者:发表于:2009-03-24 16:11:20 点击:476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峯信箱:mountainsf@sina.com 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00 - 2008 公法评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砥砺意志 澡雪精神。